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南至安仁縣界三十里

北至樂平縣界四十里

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形勝附

本府。鄱陽縣附郭。

王德璉《饒州記》:「地居澹浦,邑帶鄱川。」

劉禹錫《記》:「瀕江之地,饒為大。」

《唐,刺史記》饒為「沃野。」

《黃唐記》:「廣谷大川,當吳楚交會。」

歐陽詢曰:「地沃土平。」

《舊志》:「水匯西南,山環東北。」

《餘干縣 》居彭蠡上游,為百川喉舌。地勢平衍,勝概天發。

樂平縣 ,南濱障嶺,北主康峰,環拱兩河,號稱「沃野。」

浮梁縣 「雙溪」 ,左挹西山右環,前瞰塔峰,後枕孔阜,景氣清淑,泉甘土肥。

《德興縣 》「廣山包絡,大湖限帶。」

安仁縣 玉真山峙其後,雲錦溪環其前,萬年縣 地形寬坦,水遶山環。

饒州府星野考        府志

府屬總

《舊志》,饒占揚州,吳國之境。《考索》《通考》諸書云:北斗則揚、徐主權,饒則揚,五星則歲星主齊,吳饒則吳。二十八宿,即斗牛女星紀之次,為吳、越、揚州之分野。饒則吳越揚州。及考歷代《天文志》,惟

《晉書》
據班固陳卓范蠡諸書而費直蔡邕諸說

亦不廢。有云:「自南斗十二度至女七度為星紀,吳、越之分野屬揚州,饒在焉。」 又云:「九江入斗一度,豫章入斗十度。」 饒則界於其中,非精天文者莫之分,然總以斗為據云。證諸漢、唐《災祥》諸志亦不爽。

饒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縣志合載

本府。鄱陽縣附郭。

芝山 在城北一里。自池州九華山發脈,為饒城主山高三十餘仞,周迴數里餘,晴明登眺,可見匡廬。初名「北岡」 ,又名「土素山。」 唐龍朔元年,刺史薛振於山得芝草三莖,因名。舊有能仁寺、接仙亭,俱廢。今有芝山,寺旁有五老山、仙人石洞。薦福山 在城東三里濱東湖有顏魯公亭、薦福寺,唐戴叔倫讀書處。舊有萬松關、百花洲茶園。

桃源山 :在城內西北。

木家山 :在城內西南。

牛頭山 在城北一里濱土湖狀如牛頭,故名。辛家山 ,在蠙洲門一里許。

白兔嶺 ,在靈芝門外五里。圓峰聳秀,屹然芝山之東。

「鳴山 」 ,在靈芝門外新城鄉。元總管卜天章移文山神捕虎,虎遂絕。

回會山 ,在靈芝門外。舊有乾明寺,今址建社稷壇。

嶽廟山 在城北五里,一名「千峰山。」 群峰回環,山凸出有嶽廟,故名。

閣山 在城南十里。宋太守毛佑之夢一人自稱楚王陳涉,因建閣其上,故名。按《明一統志》:上有仙人白子高遺跡,又名仙閣山。

風雨山 :在城北十五里。古為雩壇,禱輒風雨,故名。

雲雨山 在城北十里義感鄉,亦舊禱雨處。博士山 ,在城北十里義感鄉,濱博士湖,高三十餘丈。

鳳凰山 :在城北二十里義感鄉。

馬鞍山 在義感鄉。東接鳳凰山,西瞰利池,周旋五里,高二十丈,林木森然,狀如馬鞍,故名。馬跡山 在城東北二十里。山勢縈旋,眾峰拱揖,為邑山水最秀處。晉王遙煉丹其中,白日飛昇,即其處刱飛仙亭、立僊壇觀,樓閣層疊,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