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分山 在縣東二十里。山石黑白相半,故名。鳳凰山 ,在縣東三十里吳溪之南,以狀名。石門山 ,在縣東五十里。

烏聊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山陽有龍亭湖,其東釣臺山仙女潭,其西為鵝塘之盤石,石下有潭曰「大汾。」

軍山 在縣東六十里枕溪。上有井,山勢崇高。唐末五姓軍保山捍寇,因名「軍山。」

天童山 在縣東六十里。

芙蓉山 ,在縣東六十里,以狀得名。

石屋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外望之如屋,中空可居。

葛山 在縣東七十里。相傳葛仙翁學道於此,有《李氏讀書》遺址。

樂山 在縣東七十里,接德興、浮梁界。

鷹鵠山 ,在縣東七十里。如鵠飛舉,旁有山,如鷹將擊,土人總呼「鷹鵠山。」

崌山 在縣東八十里,界饒徽間。東為葛山,兩山間有巖甚奇,洪氏居其麓,故名洪巖。東曰「洪源。」

鳳遊山 在縣東北八十里。山勢盤礡,為饒、徽間一鉅鎮。舊名「濬源」 ,唐改今名。

萬山 ,在縣南三十里。有尊嚴難犯之勢,縣治面之。

利石山 ,在縣南四十里。唐永徽中,取其石供銀冶。

樂平山 在縣西五十里。按《明一統志》:「山有石似墨,舊名石墨山,唐改今名。」

自鳴山 在縣西二十里。有貴溪鳴山祠,故名。乳泉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下有石如研,初名「石研。」 唐貞觀中產乳,天寶六載,賜今名。

金銀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以石形色相似,故名。

王佐山 ,在縣北五十里。眾山中特秀,土人呼為「陽早山。」

鏹山 ,在縣北五十里。石疊疊如積鏹,故名。萬斛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

勇山 在縣北七十里。石壁雄峙,故名。

柯木嶺 在靜理鄉,自樂平入鄱陽。

白土嶺 在永善鄉。通弼木、王師嶺。

松木嶺 在永善鄉,自樂平入弋陽。

南村嶺 在萬金鄉,自樂平入浮梁。

符竹嶺 在長城鄉,通南村嶺。

刺門嶺 在金山鄉,自樂平入德興,驛遞所經。障嶺 在懷義,為縣治屏障,故名。

梅巖 、《邵二泉記略》云:「金山鄉有巖,高二十餘丈,闊十餘丈,號梅花者,奇石離立,有如筍、如裀、如珊瑚瑯玕者,纍纍下懸,若將墜然。近壁處有級列如疆,號仙人田。由右而行,又如一室,室之頂垂石如龍耳,耳常出泉,下滴不竭。又右而行,地漸高,有石如舟如棋,地漸寬,如階以升其上,益宏秀如虛如亭之狀。左右穴各」 一,天光照焉,出之則山巔也。

洪巖 在金山鄉。高聳百餘丈,盤亙四十餘里。有天井巖、桐木巖、風巖、氣巖,惟洪巖最著。山腰有石室,南北相通,其中雲氣泉聲不絕。按《明一統志》:「山下洪氏居之,又名洪源。」

月巖 ,在縣北五十里。鄭氏世居其麓。

小觀巖 在金山鄉

石城山 按《明一統志》:「在樂平縣東南六十里,一名石城巖,又名仙人城。怪石縈結十餘里,中有空洞。宋少卿李常題曰『叢玉』」 ,李伯時畫為圖。彭汝礪詩有「花開洞府春常在,人會瀛州夜未歸」 之句。

仙鶴山 ,按《明一統志》「在樂平縣南六十里,下有一池三阜,中阜有靈鶴觀,相傳漢張道陵遺跡。」

文山 按《明一統志》:「在樂平縣東南七十里,山勢磅礡,亙連廣信之弋陽、貴溪二縣,多幽險,今特設官鎮之。」

陽台山 按《縣志》,「即王大山,在縣東五十里樂安鄉。層巒疊嶂,石壁蒼峰。沐國公祖塚,其盡落鍾靈處也。明嘉靖刱立禪院。萬曆有僧名真貴,號天然者,於嶺隈築靜室面壁四十年。將圓寂,遺命徒眾以大缸覆其身。數載,忽雷電啟之。法身顯相,迄今靈異云。」

鍊銅山 按《縣志》:「縣北六十里,唐置場冶鍊銅,天寶六載賜名。」

洎川 德興南部鄉有洎山,山下水起處曰「洎灘里」 ,水西流經德興縣治,入樂平樂安鄉,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