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守陳策駐兵此山,周匝皆賊穴,賴陳威信,卒致攝服。參政吳廷舉亦駐兵此山,賊平,賦詩以自況。

「雙峰 」 在東隅,饒伯輿先生之號以此。

古羊山  、厓山 並在西隅。萬斛峰 高聳峭拔,一名「文筆峰。」 李宋尚書伯玉居其下歸隱,時號「斛峰。」

萬春山 在縣東七十里。兩峰峭拔,中有天池,水清而甘味。

南充嶺  、九龍岡  、團湖山 ,並在隅。西清塘峰 ,在北隅。

托裏山 按《縣志》:去城西十餘里,自下逆走起,數峰倒插上屹峙河濱,係縣治水口。山云:唐帽山  、仙居山 並在一都。

萬安山  、陽湖山 並在二都。

銀瑞峰 按《縣志》,「離城五十里在江源村。峭拔高百餘丈,林木蓊然,山逕深曲。」

上茶嶺  、三界嶺  、店嶺。

禪嶺   、《高峰嶺》。

黃墩   、銅岡山  、羅村山。

蒼山   、《石虹山》、

緱嶺 在安仁界

弔鐘嶺 並在五都

雲蓋峰 按《縣志》:在六都。望之如蓋,高出雲外,故名。所產有竹木、茶、筍之饒,居民資以為生,亦一方陸海云。

石牛嶺  、天虹峰  、高峰。

琵琶山  、鼓架山 並在六都。

齋場山 一名雩紫峰。按《縣志》離城五十里在仙雩村。盤屈十餘里,屹立千仞,俯視眾山,若㟝嶁然。每秋深天氣清爽,登石嶺,光如爍金萬頃。雞籠峰  、喜岡   、烏曹嶺 並在七都。文山 介在弋陽縣界。

僊巖 在八都。嶺高數十仞,石山帶土,山麓則純石,劈開一洞,闊數尺,深丈餘。右轉一堂,周二丈許。旁有室一石,酷似觀音。又有石棋枰《列子》。仙鶴山 按《縣志》:「在仙雩村,漢張道陵煉丹於此。丹成置案上,雞啄而食之,化為仙鶴飛去,因以為名。」 有煉丹池,遺跡尚存。山下有靈鶴觀、堆岡山  、荷山 ,以上並在八都。

九點峰 按《縣志》,「樂平清泰王氏,世業農於其下。」

鐘鼓山  龜山   。打鼓山。

洞門山 以上並在十都。

百丈嶺 按《縣志》在五都貴溪界。

柯樹嶺  。石牛山  。觀音峰。

祠堂山 ,元葉節推琳祠於其上,因名。

桃嶺 明正德辛未,賊勢猖獗。知縣陳攬丞鄱陽時分營是地,去賊穴密邇,攬率驍勇,夜劫其營而焚之,賊由是奪氣。

鳳凰山 按《縣志》:「狀如飛鳳,故名。」

文筆峰 並在十二都

富公山  、金龜山 並在十三都。

楓曳嶺 十四都

桃源洞 ,在城東門外約里許。其洞深十五里,兩山並峙,林木蓊鬱,土田肥饒,乃明正德年間盜寇出沒之所。四外流轉,易竄而難捕獲。自建縣以來,寇盜衰息,民風丕變。然非有廩廩德讓之君子,未足以柔其氣而臺其習也。

雙峰 按《縣志》:「在北門外十五里許。兩峰對峙,聳秀如樹,雙戟高出雲外。饒先生伯輿宅當其前,因以為號。」

紗帽山 按《縣志》在五都。形如紗帽,故名。天馬山  、馬跡山  、九龍峰

白馬 並在虞坊

梅嶺 按《縣志》「在雩紫峰南。」

銅錢嶺 按《縣志》,「在雩紫峰北。」

獅子山 按《縣志》:狀如獅子形。

象鼻山 按《縣志》,以上俱雩紫枝麓。

趙家山 按《縣志》:「在雩源口,去仙鶴山里許,即趙元壇故居。時張道陵煉丹,命元壇守丹竈。丹成,元壇竊食一粒,遂成仙,騎虎而去。」 今人多畫伏虎元壇像,以此。

馬伏嶺 按《縣志》:「在陳營村。世傳鳴山趕牛精至此化為馬,伏於地,故名。」

蟢子岡 按《縣志》在陳營。

大佛嶺 按《縣志》,在桐林村。

齋堂山 按《縣志》,在上保、珠里二村之間,延袤數里,崛起數百仞,其絕嶺可望芝城及鄱陽湖。基隆峰 按《縣志》,在珠田十都,壁立聳秀。唐英峰 按《縣志》,離城三十里,跨珠里黃岡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