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8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源。諸村之間,連亙五峰,望之如華蓋然。上有觀音廟。

高陽峰 按《縣志》「在珠田,陡起峻峭,下瞰江滸,上有塔。」

《軸山 》按《縣志》:「在文溪村平阪中突起一山,圓如覆釜。西面臨江,峭壁百丈,上有竹林茂密,往來小舟過崖下,玩之如畫。」

洞天峰 按《縣志》在八都,離城六十里弋陽樂平界。峭拔聳秀,屹如天柱,上有廟。

琵琶洲 按《縣志》,「饒雙峰先生魯詠有詩。」 卓峰嶺 按《縣志》,在石頭村,離城四十里。聳秀卓拔,屹如天柱。

古城山 按《縣志》:「在石頭村。圓如覆釜,西北臨江,往來舟楫如畫。」

牽長嶺 按《縣志》在十一都。兩山對峙,中一孔道,上通閩、廣,下通鄱陽、池州。

峨崖尖 按《縣志》:在八都。壁立數百仞,狀如飛鳳展翅。

端崖峰 按《縣志》在北隅。

庵前嶺 按《縣志》在八都,饒信要路。

斗光峰 按《縣志》在十一都。

方培嶺 按《縣志》在十一都。

南溪 源出原岳,入殷河。

殷河 源出百丈嶺,匯東南西諸源溪水,以通洎河。

吳公井 在東門外。明參政吳廷舉窮追諸亡賴,抵桃源口,時冒暑病渴,士卒患之。公鑿井,深不及泉,惕然以懼,乃具衣冠肅拜以祝,遂得甘泉,至今邑民賴焉,故感其異而以其姓名之。竹屯河 按《縣志》:在西隅。楊源自西南諸山,過崖山、古羊山,會流而成溪,可三十里達餘干古埠,以出大河,一縣搬運所賴。但灘高水淺,小旱則絕流,民甚病焉,故舟楫往來甚少。

環溪 按《縣志》,在南,源出南充諸山,會九芝水,九芝水 按《縣志》,在南隅,源出書源,通史家橋。文溪 按《縣志》,在八都,源出雩源,會荷溪、黃營諸源水入殷河,以其水縈繞曲折,勢若迴文,故名。

饒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鄱陽縣附郭。

饒州府城池 周九里三十步,負芝山,闞鄱江。左右環東湖、蠙洲,三面阻水,高丈八,厚四之三,雉堞三千四百二十六。外有隍,深廣丈餘,穴門六:北曰朝天,曰靈芝,南曰鄱江,曰月波,東曰永平,西曰蠙洲。樓十二,守廳六,甕城樓一,弔橋三,窩鋪七十六。其司開闔。明則守禦所,今掌千府正。舊城,秦番君所築,周七里。吳周「魴守郡時,山越負固,修增至九里三十步。」 梁大通中,鮮于琮叛,內史陸襄繕城為保障計。隋唐以來,更革頗殊。宋建炎初,舒賊劉文舜寇饒,知州連南夫繕治禦之。紹興水壞,史定之修增至十二里。咸淳間,孫炳炎葺其垝者,黃震有記。元至正兵亂,守者旋為葺壘。辛丑,明祖克江州,因幸鄱,書城隍之神於鄱江門外,祀以少牢。既乃翼騎而入,登郡治南城,即廢千戶所前甕樓。父老入見,有年九十者,大悅,以為守臣保障力。甲辰二年,大水城圮,總制宋炳、知府陶安修葺之。閩寇至,賴以無虞。四年,千戶趙堅、伍成相繼繕治。嘉靖元年夏,大水,城多為水所囓。兵備副使范輅措畫工力,遇缺興築。六門之樓蠹壞,知府彭辨之修建。六年大水,城又有覆者。兵備副使沈良佐議完之。後圮繕治不一。萬曆二十三年,知府林欲廈繕修之。三十年,月波門火樓燬。三十四年,番江門火樓燬。三十六年夏,大水,城多圮。分守參政應汝化議為繕治,建二門樓,修築城共計二百二十二丈有奇。

皇清初年,以「靈芝門」非居民樵牧必由之地,且多一

番城守據形勢家言:「門當乾位,戌乾風入,不利道府衙署。」 遂塞之,永不宜開。月波門樓燬于火。順治十五年,守道張思明捐貲重建。甲寅久雨,城圮,秋冬賊踞之,復為所墮。康熙戊午,郡守黃捐貲修築。壬戌,大水復圮。冬月,月波門樓災。癸亥八月,巡道查郡守黃暨各官捐貲修建,屹然雄觀,望之若砥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