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29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延枝山 在府治左

龍門山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與駱駝山相對如門。湓水經此入於江。

螺子山 :在府城南五十里。由雙劍峰發脈,蟠結宛轉如螺形。

欽天山 :在府城南二里許。

義門山 :在府城西六十里,與株嶺高良相接,義門陳氏居其下。

大小石門山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自瑞昌愁山發脈。二山對聳,中間相去百餘步。山下兩傍有石如屏,四面相對,俗云「大小城門。」

靖居山 在府城西南六十里。昔有人於此射鹿,墮胎而斃,其人遂折弓矢修道,因名山曰「靖居。」

雞籠山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有石雞,冠距如生。

駱駝山 :在府城西三十里,蹲踞如駱駝,其下有水通大江,《桯史》稱「落拖山。」

株嶺山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其脈自高良山多怪石叢木。

高良山 在府城西南八十里。高聳秀拔,為諸山最。昔有高良氏居此。

柴桑山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寰宇記》云:「柴桑古栗里,陶潛居此。」

蛇岡嶺 在府城南三十里廬山之麓。其形如蛇游。

鳳凰嶺 在府城東五里,俗名「長嶺。」

上霄峰 在廬山上,有石室、石梁、瀑布。秦始皇嘗登此,謂「與霄漢相接,有禹刻及秦皇、漢武刻。太史公亦嘗登此。」

圭璧峰 在府城南廬山北,與錦繡峰相並。下有仙人巖,即今白龍潭上劉越洞。

蓮花峰 在府城東南三十里。晉董奉館此峰,下有杏林遺跡,漢仙官劉綱亦謫居其地。錦繡峰 山蔥蒨如舒。錦風洞在峰北小山側,高不滿尺,常有風自至,夏寒冬燠,凜凜逼人。香爐峰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廬山之北。峰形圓聳,氣靄若煙,南有巨石如人,又曰石人峰。擲筆峰 在大林峰北。相傳晉慧遠製《涅槃經》疏成,擲筆於此。

雙劍峰 在府城南龍門西。形勢插天,宛如雙劍,與府治正對。《桯史》:宋乾道中,蜀人唐立方來守九江,謂曹翰攻江州時,寔屠其民。其後李成等寇亦嘗入郛,意皆雙劍所致。乃闢譙樓前地,築為二城,夾樓而矗其上,謂之匣劍。

石耳峰 在府城南七十里,廬山之北。其峰有二,並列高聳,形如兩耳。圓通寺在其下。宋人有詩:「朝踏紅塵暮宿雲,往來車馬謾紛紛。」溪橋下潺湲水,惟有峰頭石耳聞。

「天池峰 」 在天池寺側。

大林峰 在廬山天池寺側,下有新蘿巖、雞冠石、飯牛池,其峰林木蓊鬱。

鐵船峰 ,在天池寺側。

石鏡峰 ,舊云「在廬山之北,形如圓鏡,光彩高明」 ,今無此石。

九奇峰 ,廬山諸峰合觀之有九。李白詩云:「屏山九疊雲錦張。」

佛手巖 在廬山天池寺右,石壁垂下如手。七里岡 在府城南五十里,橫亙平曠,袤七里。王弘岡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晉王弘遣白衣人送元亮酒處。

水簾洞 ,在廬山之下。洞之左右,林壑幽奇,門高二十餘丈,四時傾瀉如織。

蓮花洞 在府城南二十五里,廬山之北。洞門高丈許,藤蘿交蔭,晝日常黯。有風出其內,水源不竭,通新橋大河。今三峰之下無此洞。洞外溪上明給事黃雲師隱居,築「蓮谷草堂。」

劉越洞 ,在蓮花洞東上一里許,巉壁倚天。洞高廣四尺,深不可測,匡俗之師劉越隱於此詠真洞 去城三十里,在太平宮後山,一名飛雲洞。《真仙通鑑》云:有桂心淵者,人謂之桂風子,隱居其間,後尸解去。要不知何代人也。

白鶴洞 在德化縣白鶴鄉義門株嶺山下。門高一丈許,中泉水四時不竭,灌田百頃,內深遠無際。俗傳白鶴仙人於此修道。

清泉洞 在縣南昌鄉。去府西九十餘里。洞門高丈許,內深如屋,水源不竭,百頃資其灌溉。潯陽江 在府城西北。洞庭九水合流至此,遶郡城而下四十里,又合彭蠡湖東流入海。龍開河 在城西一里許,長一百五十里,源發瑞昌縣清湓鄉,東流入大江,水漲由大江而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