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0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侍郎祠 在軍治前。宋紹興中,敢戰卒作亂,賴侍郎王羲叔保全,郡城士民建祠祀之。紹興四年毀,從祀軍學。元末復燬。

朱、陸二先生祠 明嘉靖十五年,知府王度祀朱、陸二先生像於道一書院。已而督學按臨,輒於書院試士,而遷其像於府學射圃亭。明萬曆六年,知府王之屏始復為「二賢祠」 ,而析其右仍為射圃。昔之曠典,自是改觀,後復圮。

皇清順治十年,邑士建紫陽書院」於「《北關萬壽宮》之

左專祀朱子焉

李泰伯先生祠 在城北鳳凰山下。宋寶祐二年,知軍事楊瑱立興文堂祀先生,以曾子固、中書鄧聖求、左丞侑食。每歲春三月,郡守率僚屬鄉之大夫士致祭於墓,乃會飲於興文堂,歲以為故事。燬於元。逮明成化三年,吏部主事左贊疏請表墓立祠。知府謝士元構堂易名曰「景賢堂。」

三賢堂 在南城縣學。宋景祐間,知軍事趙時稼建。祀先賢李覯、蔡延世、曾漸。

十賢堂 宋紹興間蔡延世建,祀鄉先達陳彭年、李覯、曾鞏、曾布、曾肇、朱京、朱彥、鄧潤甫、王無咎、呂南公十人於仙都觀,名「十賢堂。」 元季燬於兵,明天順郡守江浩築樓於郡學左隙地,祀之。聶文定公祠 :宋嘉熙二年,盜殺郡守,朝命將以師臨城,吏部侍郎郡人聶子述單騎走麾下,切陳民冤,遂得免,止殺其渠魁,祀於西關。後傾圮改北關。

包文肅公祠 ,在延僖觀墓側。程宗伯《記》曰:「文肅幼從其祖克堂先生昆仲游朱、陸之門,傳其學,為世矜式。」 蓋其立朝出牧,風節凜然,事載青史。在他所猶得立祠,況其墓居延僖者乎?羅明德先生祠 舊在北關鳳凰山下。明天啟六年,建祠於府學前;乙酉燬。

皇清康熙六年,復建於《旴江驛》前。

大忠祠 明景泰元年奉旨建,祀殉難右副都御史鄧公棨。春秋享祭,至今不廢。

遺愛祠 明萬曆三十一年,郡人為知府鄔鳴雷建。

旌忠祠 。在通會門月城內。中丞胡松疏請敕建,祀戰死建昌守禦千戶李瓊,贈官廕子,春秋享祭。

孝子祠 在青綏鋪,為孝子黃覺經建。孝子卒,無嗣,浮屠氏居其室,以奉其祀,名其堂曰「道堂。」 由是,佛事日盛,而孝子之名漸泯。弘治末,知府舒昆山毀佛屏像,飭孝子母子之像,以正其位。修理堂室,改其扁曰「孝子祠。」

哀烈祠 在城北朝京門內。明嘉靖十八年,知縣曹逵奉旨為李葉妻胡氏建,歲兩祀。

節烈祠 在北郊五里莊。明萬曆年,巡按御史張命、知縣范淶為生員劉三善妻胡氏建,并旌其閭,表其墓焉。

新城縣

社稷壇 在縣西,地名蕨岡。按舊志,宋置在縣東。明洪武八年,知縣駱載德遷於今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宋附於「社稷壇。」 明洪武八年,知縣駱載德建。

邑厲壇 在縣北狀元坊,明洪武二年,知縣沙良佐建。

城隍廟 在縣治之西南。宋紹興八年建,屢毀。明洪武元年,知縣沙良佐仍其舊址新之。四賢堂 在縣儒學大成殿之左。紹興十三年知縣李維𦬊建。祀李公泰伯、王公補之、鄧公溫伯、呂公次儒。

三陽將軍廟 在縣南十五里。舊《志》:「五代亂,擁將軍兄弟三人以赴敵,歸而死,邑人廟祀之。」 宋紹興初,石陂叛卒與草寇饒青猖獗殊甚,時顏、閻二將稱兵掩襲,既久莫克,迺禱於廟,錫之夢吉,果捷。還之日,遂葺其廟宇。知軍朱芾嘗遣祭,有文。

「二范將軍祠 」 在旌善鄉。

崇正祠 在福山上,祀朱文公。公嘗講道於此,故後人尊而祀之。羅一峰詩云:「雲和草樹拂天香,無盡光中見紫陽。萬籟一空天似水,滿船風月武彝堂。」

南豐縣

社稷壇 宋元置在迎旴門外。明洪武二年,知縣程瑞遷於縣北揖仙門外,地名黃沙坪。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揖仙門外。「宋、元無山川壇。明洪武二年,知縣程瑞遷於縣東南。」 邑厲壇 明洪武二年,知縣程瑞置於縣之西北,地名熊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