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錦江 在縣北三十里。源出謝山,邑人敖玉谿建橋。

金鐘湖 在縣西一百二十五里。水分二派,一東流至官莊,過竹渡入龍江,一流入瀏陽。康樂水 在縣東北三十里。《寰宇記》:「謝康樂嘗遊此,因名。」 源出謝山,東流至丘江合龍江。水出上高。

野豬河水 在縣西三十里,源出金鐘湖,北流會竹渡水合龍河,奔澎峻急,舟過甚險,立「水府祠」 鎮之。

石洞水 在縣西南二十里。源出竹山洞,北流過楊河山,合白沙水南浦橋至學前,過雙虹橋而入龍江,出上高。

劍池 在縣西一百里。池廣丈餘,別有曾家源水經過於池,合流下井田,同棲靈巖。水出沙江,入金鐘湖。舊傳許旌陽捕蛟洪州時,蛟潛逃於此,旌陽捕斬之,因名。

綠陰池 在縣治南百步再思橋右。

龍潭 在縣東北之龍江。相傳有穴與獅子巖通。舊有龍江亭,今廢。

龍洲 在縣東北二里許龍河渡,約廣數百畝。石洞、金鐘湖二水西來環抱合流而東注。「聖井 」 在縣東北安仁坊。世傳宋乾道間,普庵禪師嘗遊息於此。時值多疫,師取井水飲之,疫遂痊,故名。

真君井 ,在縣西廂外二百步。世傳謝仙曾經此,就嫗求水,嫗辭水遠,謝指其地曰:「斲此可得水。」 後果應。

仰山井 在縣西十五里仰山廟後龍山頂上。舊有亭,今廢。

義井 在縣南百步公館後,井深五尺許,用之作腐,較他水增多,取其有益人,故名。一在康樂坊譚族門首。相傳曾救大兵之渴,故名「義泉。」 「溥泉 」 在縣東一百五十步儒學前,臨河,味甘美。

卓劍泉 在縣西二百五十步《廣報》觀。世傳謝仙以劍刺地,泉湧出。舊有亭,今廢。

涂泉 在縣東十里,名泉陂,約廣十畝,澄澈泓渟,有龍居之。每旱,官民禱焉。

魚鱗灘 在縣西六十里。水峻急,亂石橫密如鱗。

《府志》
未詳山川

《宜春縣志》

獅顧山 ,在集雲鄉,邑治四十里。原有古剎,今僧閒雲創建「棲雲禪院。」

《分宜縣志》

行山 在縣南五十里神龍鄉清風里。山頭有路,故名「行山。」 又有小行山,在縣南二十里。伏虎山 在縣南五十里,下有會勝院。

定心臺 在縣南五十里豐樂鄉雙源里。其上有葛仙翁祠。

西磯岡 在縣北四里,神龍鄉善和里。

五猴山 在縣北三十里。側有「明惠院。」

貴山 ,在縣北四十里。

龍王山 :在縣北七十里彰善鄉德興里。山有泉,上有龍王祠,故名。

清泉山 在縣北十里文標鄉清溪里。山有池,泉清澈,故名。

寶應山 在縣北一百里清教鄉崇孝里。花林山 在縣北六十里彰善鄉。

大泉山 在縣北三十里儒林鄉袁山里。有「崇法院。」

蟠龍山 在縣北八十里旌儒鄉東揚里。墓石嶺 在縣北三十里豐樂鄉。有清源真君廟。其山多石,故名。

雪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彰善鄉寧安里。鍾袁山七峰之秀、鎖昌山三摺之灣。古木繁陰,冬有積雪。

三松山 在縣西七十五里挺秀鄉江揚里。下有「淨覺寺」 ,僧手植三松於寺前,故名。

紅花嶺 在縣西二十里化全鄉長壽里。其北有閱城君廟。

大梅山 在縣西六十里文標鄉清溪里。其山多梅林。

三峰山 在縣北一百里。下有明教禪院,地名旌儒鄉陳雷里。

馬鞍石 在縣東鐘山峽水中,以形似故名。石馬水 在縣北清教鄉崇仁里。其水出於石馬村,流數十里過楊橋。

庾塘水 在縣西彰善鄉德崇里。流大塘東折而出鵬津,下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