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十七卷目錄

 袁州府部藝文一

  震山巖記         唐盧肇

  袁州城隍廟記        劉驤

  疏泉亭記        宋袁延度

  仰山廟記         張商英

  慶豐堂記         祖無擇

  東湖記           前人

  袁州學記          李覯

  石乳洞記         鄭王賓

  題宜春臺序        劉嗣隆

  疏泉記           孫琪

  重修郡城記         阮閱

  化城巖記          前人

  萬載重修縣記        徐昇

  袁州張巖書院記      元虞集

  新建尊經閣記        前人

  浚渠亭記         明徐璉

  廣潤橋記         鄒守益

  袁州袁先生祠記       錢檟

  重修城垣碑記        鍾炌

職方典第九百十七卷

袁州府部藝文一

《震山巖記》
唐·盧肇

宜春郡東五里有山,望之正若冠冕,同麓而異峰,在 東方,如畫《震》卦,郡人名之曰「呼岡。」意者謂其若長幼 相呼,同在一處,其義不顯,予無取焉。其西北有石室, 臨游溪之涘。邑人彭先生嘗釣巖下,先生諱搆雲,善 黃老言。寶應中,詔以玉帛召先生,不至。時太守命其 鄉曰徵君鄉,巖曰徵君釣臺。咸通七年,予罷新安守, 以俸錢易負郭田二頃,在震山之西。又得楓樹之林 於溪南,日與郡守高公游其下。公名厚,衣纓之茂士 也,為政嚴簡,民悉安之。予以「震山」易「呼岡」之名白公, 公喜,命刊其事於巖下。予既得西林,而羅鳥罝兔,挾 彈走馬於其間,亦請命其林曰「盧氏弋林」,以對其東 彭氏釣渚也。因謂高公使郡人無得樵漁,於是林之 檀欒杉檜,不日豐茂,以冠於郡。高公因戒吏以丹書 貽盧氏,使西疇之人世世掌之。郡民相率言曰:「二刺 史俱好事者,吾儕幸寓目焉。」遂以刊之。是歲丙戌十 一月二十三日記。

《袁州城隍廟記》
劉驤

有天下,有祠祀,有郡邑,有城隍。雖遍天下,尚其神,而 未有的標名氏者,多因土地以祀。惟袁古之城,按《漢 書》高帝六年春,大將軍灌嬰所築,先未有郡,是古宜 春縣城。隋開皇十一年置宜春郡,大業三年改為袁 州,因山名也,移縣於東五里,古今得以「灌將軍」稱祀 焉。夫固護城池,福及生人,俾其甲馬安而士卒和,司 「局寧而官僚泰。千里之內,樵童牧豎,農夫織婦,識君 臣少長之禮。名儒秀士,時時間出,災沴不作,人不夭 傷。此乃郡政所致,亦由神之冥化也。」大中十二年,潭、 廣、宣、洪士馬紛擾,人不聊生。是歲州之小卒蟻聚,欲 興剽劫,而機洩,有密告之者伏法。袁人解脫虎口之 難,斯莫不由神之陰惠也。大中十四年,太守魯郡顏 公遐福理斯郡。公文章獨步,致身高科,自辭天闕,恭 播皇猷。洎今未逾二載,百穀豐,萬彙蘇,而疆土無事。 今則郡城丕變,風化斯新。公因謁神,退曰:「神之所止, 不宜湫隘,可以高張棟宇。」後拜奠,虛其禮樂之位,禱 報嚴其樽俎之所。公之祗敬神心,如將軍在焉。乃指 蹤於都押衙李汾等,目其地勢,採其形勝,徙舊廟東 三十步之外,以咸通二年十月二十四日,構斯堂宇, 環廊廚院廳廡。按舊碑闕五字亙雄虹之長梁,結棼橑以相 接。丹楹森布,彩櫨疊施,繩墨之工,雅合其度。公理俗 政靜,商賈厚其利,願投金帛以新之,軍吏安其職,咸 請同力以成之。未周星而斧斤圬墁,彩繢告畢。蓋公 之指委,監蒞得人矣。驤奉命,輒敢撰列其功,紀其建 立年月,而敢獻神言:「惟神聰明正直,我公致力於神, 神宜饗公之德。有唐二百四十五祀,壬午夏六月三 日記。」

《疏泉亭記》
宋·袁延度

「亭之建,由官渠復治作焉。」考唐元和,刺史李將順,以 「民嘗苦火,公指源引水,灌城而入,周遶民居,不獨為 火備,亦以灌溉濯滌,民獲利焉。公罷去,繼者不能循 其績,渠於是堙。後二百年,王公懿典是郡,復以州人 頻為火困,王公察治舊渠以為備,然經制靡固,王公 適去渠隨塞。又二十年,延度自同得罪,倅是郡,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