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2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時,居民新為火焚,蕩然如野處,噫民何知,而居上者 不與之為備也。由是訪耆老,詢故跡,深決浚引,溢城 西池,循環宛轉,無所不周,潺潺泠泠,聞之使人有山 林興接郡之左,因瀦為池,池中築洲,洲植以竹,其下 種蓮,復為是亭。意蓋欲其登是亭則思李之經始,王 之嗣興,而延度復大其跡,將以防民「患,建民利,無使 如李公。後二百年間,無若李公之用心者。」乃命之為 《疏泉》,賦詩一章,刻於壁。天禧三年九月五日記。

《仰山廟記》
張商英

仰山在州南六十里。二神姓蕭氏,仲父曰大分,季子 曰隆初。廟在山之獺潭,後徙於堵田。唐咸通中,封秩 視文昌郎。南唐時,大分封威烈王,隆封靈顯公。本朝 大中祥符二年,改封王曰靈濟,公曰明顯。考之遺圖, 訪之耆舊。昔有徐璠者,宜春浦村人也。還自維揚,舟 次彭蠡,有兩蕭生附舟以載,順風揚帆,一夕至袁,顧 謂璠曰:「予家仰山之下,石橋之右,若欲雨欲暘乎?」璠 悟其神也。𨙫頭訴曰:「璠無田可耕,雨暘非急。」俄而山 水大至,夷高淖下,為田五頃,今浦村西徐田是也。唐 武宣間,釋之徒有惠寂者,隱於郴州王莽山,以嗣溈 山靈祐之道。宴坐之際,禪床陷地尺許。山神跪曰:「吾 地薄,不足以棲大士。」袁州南仰,師所居也。會昌元年, 寂捧錫而來,尋澗而入,夜憩大樾,泊然假寐。有二白 衣進曰:「深山險絕,師當何往?」寂曰:「吾欲卜庵於此。」白 衣曰:「我山神也,願以此山施師。」寂曰:「汝能發歡喜心、 廣大心、無障礙分別心,則吾受汝施。」白衣曰:「諾。」即指 集雲峰下曰:「庵基莫吉於此。」居數月,神來告曰:「陋旅 據水上游,恐汙飲漱。」遂徙居下流五里。三年四月十 三日,神又來言曰:「師淨侶日盛,咫尺共住,勢非所安, 請徙居中途,且以族四方參學為一頓之地。」是夕大 風雨拔木,黎明,廟已建於堵田。寂之將滅也,神泣別 曰:「法恩深厚,未知所報。」寂曰:「吾師溈山,以正月八日 去寂,汝能為吾營齋,吾事畢矣。」於是城中火神於空 中具述其事,太守再拜許之,火乃滅。遂於其日,齋僧 於廟,席地而坐,威靈恐怖,眾莫之測。神言曰:「何不造 僧堂,擊楗椎,如叢林之制。」眾又從之。徐鉉在金陵時, 二少年謁見,風姿灑落,語論高妙。鉉曰:「二君吾國之 秀也,何相見之晚耶?」少年曰:「僕家於宜春之南三十 里,方春農事興,國人用羊豕腥膻,姑至此避之。」鉉異 之,遣人物色,已失所在。此仰山之大略也。吾聞莊周 之言:夫道生天生地,馮夷得之以遊大川,肩吾得之 以處大山。然則山川之神,皆得其所以為之道,而分 授天地之職。故能雷霆電雹以致其威,雨雪霧露以 致其澤,祥風休氣以致其和,疵癘旱霪以致其罰。惟 其得道也,故可以與之進「乎道,若二神者幾之矣。」嗚 呼!茲山介於南方僻左之境,蛇蟒之都,虎豹猿狐之 所廬,魑魅魍魎之所窟宅,蔽以荊榛,限以嶄絕,樵夫 牧子望崖而返,馬蹄車轍,不與人世間通者,莫知其 幾。千萬年而二蕭乃與惠寂老相值於曠莽岑寂之 間,悅其風,樂其說,不愛其宮室居處之安,谿山形勢 之美,委而去之,無少靳心。若二蕭者,其進乎道者矣。 惠寂老歸,死於東山,其事獨傳於其徒,而其徒不能 宏其事,繼之以亂離,因之以廢壞,邪巫老祝,假托禍 福,以瞽流俗,而神亡以明。余素知之。元祐六年春,將 漕江西,會廟令盜神廩者為姦,而佛印禪師了元者, 適居仰山,因移郡下元,擇僧主之。元來言曰:「淫祀不 可遽革,釋乎巫乎?一聽於神,禱而卜之,神以釋告。」於 是國人改嚚悍調服,流膏割鮮,化為伊蒲塞之饌,淫 歌踏舞,化為清磬梵竺之音。元遣法子正己求文記 之,因敘其本末而示之。時元祐七年九月辛丑日記。

《慶豐堂記》
祖無擇

「予去年春正月自廣南東路徙荊湖北路,皆為提點 刑獄。秋七月按部,道次鼎州,奉詔改廣南東路轉運 使。時廣源州蠻入寇,陷嶺外數州,朝廷趨行乘遽,日 馳二百里,浹辰達所治。遠方久無事,戎備既寡,糧餉 不給,賊氣方銳,我師屢敗。余不量力,亦提羸兵追躡 其後,逐出境外。未幾,以罪移典此州。其始至也,見城」 郭井邑在迤邐眾山之間,如圖畫屏障,使人俗慮都 去。郡僻務簡,居多暇日,小寢西有地一畝餘,荒穢無 人跡,命糞除之,為堂以休焉。公退則擁書隱几而坐, 考聖賢之事業以自廣。間或速賓友以琴樽相歡。因 謂坐客曰:「昔也委妻子而去,履山川之險,見危致命, 可謂勞矣。今也曹無事,秩有祿,飽食」終日,不亦泰乎? 人雖以為貶,予不以為貶也,顧無以報君之德為憂 矣。是秋禾大熟,百姓足食,上下莫不悅懌,乃名其堂 曰「慶豐」,且持其說私自賀焉。皇祐五年十月二十日 記。

《東湖記》
前人

袁城之東有湖焉。上有四亭,興自近歲。厥後為州者, 耄昏不事事,湖亭用不治以荒。初余至,目其處,不及 往者三月。既而吏曹事簡,登城而觀,水雖盈而甚汙, 屋雖存而將傾,乃議葺之。且官無羨財,苟賦於民,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