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葛翁井 在葛嶺北壽星石南,去智果寺西南可數十步,上方下圓,人飲井中水者,不染時疾。相傳為葛稚川投丹之所。今在馬氏園。明宣德間,大旱,馬氏甃而涸之,得石匣一,石瓶四。匣固不可啟,瓶中有丸藥若芡實者,啗之絕無臭味,乃棄之。施漁翁獨食一枚。後百有餘歲,井遂淤惡不可食,以匣投之,甘冽如故。

葛塢葛井 ,稚川遺蹤也。相傳吳赤烏三年,葛稚川得道於此。唐時有方士葛孝先亦隱茲塢,故郭祥正詩云「二葛既成仙,猶存煉丹處」 是也。龍井 本名龍泓,吳赤烏中,葛洪煉丹於此。道西湖南山,登風篁嶺。澗泉泱泱,與幽花野草延緣山磴,更上嶺背,崖壑林樾皆老蒼,而西湖已蔽掩不可見矣。氣象愈清古,岩骨稜瘦,泉流渟涵,一泓清澈,即之凄然。相傳有龍在焉,觸石為雲,禱者輒應,因建龍祠,曰惠濟廟。井有秦少遊記,米芾書。咸淳五年,安撫潛說友重建。門右篆「龍井」 二大字為扁。龍井旁有缽池庵,乃辨才養靜之所也。

老龍井 ,有水一泓,寒碧異常,泯泯叢薄間,幽僻清奧。其地產茶,為西山絕品。《郡志》稱寶雲、香林、白雲諸茶,乃在靈竺、葛嶺之間,未若龍井之清馥嶲永也。再上為天門,可通靈竺。按縣志,後水漏,移龍井,既而龍井亦漏,而兩龍井之水皆枯。至產茶之地,宿莽敗幹,竟為廢址。按《聶志》,「老龍井有沖泉,甚冽,宜茶。」 今考其處,井沖泉無之,而近日所謂缽泉者,上有缽泉庵,《舊志》所無也。不知沖泉移入缽泉,抑泉有興廢耶?

龜兒井 ,在西溪,覆以石,龜穴其背以汲。西「四眼井 」 ,在淨慈寺北。

「金沙井 」 在廣化寺,白居易愛酌之,井底沙燦如金,出之即黑。

方井 在桃源嶺下。徑六尺,深一仞許。井上有亭,米元章書扁,久廢。明正德十年,里人王槐重建,鄧鑾為《記》。

上塘上沙河 自永昌門北繞城東,過永昌壩螺螄橋,至蔡湖橋,北達慶春門外河。沿城轉西至無星橋,復繞東下清涼閘、柳林閘、清波漊,西入泛洋湖,轉北至德勝橋,與上塘運河水合。前沙河 在菜市門東,太平橋外沙河北,水陸寺前入港,可通湯鎮、赭山、仁和鹽場,東南接外沙河,北達後沙河。蘇軾嘗於此地開湯村運鹽河,有《雨中督役》詩。

後沙河 在艮山門外壩子橋北。其南接城內運河,北達蔡官人塘河。

蔡官人塘河 在艮山門九里松塘。東由姚陡門通湯鎮、赭山止,其西南接後沙河,東北達赤岸河。

赤岸河 去城東北三十五里。赤岸之南,自運河入港,通高塘、橫塘,西接蔡官人河,東北達施河村河。

施河村河 去城東北四十五里桐扣山,下通裏外沙河,北達方興河。

方興河 去城東北六十里臨平鎮,東通海寧縣長安壩。

下塘河 自武林水門接城內大河、西河,過吳山水驛,達清湖上、中、下三閘,至德勝橋與城東外沙河、菜市河泛洋湖水合,分為兩派:一派由東北上塘至舊東倉新橋入運河,至長安閘壩,曰「上塘河」 ;一派由西北過德勝橋至江漲橋與子塘河合流,至北新橋西北入湖州界,曰「下塘河」 ,北接新開運河。

新開運河 在武林門外北新橋之北,通蘇、湖、常、秀、潤等河,凡諸路綱運及商販客舟皆由此達於城。

子塘河 在今江漲稅司落陡門橋陡門閘,經望佛橋,進范婆橋,南至新河壩,夾河北流入清水潭,東出左家橋,西達餘杭塘河。

塘棲市河 去城北五十里。河之干在福王莊,宋福王之苑也。其旁有紅粉溝、臥龍橋,莊側有六妃子墓,相傳宋有六妃子葬此。至今土人呼其處為「六墓村。」

官塘河 去城西三十五里。宋淳祐七年旱,安撫趙與𥲅開浚。南接北新江漲橋河,北達奉口河。

奉口河 去城西四十五里,西南接錢塘奉口大溪,西北扺德清縣界。

臨平湖 在縣東北五十四里長樂鄉。周圍十里,湖中有白龍潭,赤烏二年寶鼎見,因呼為鼎湖。晉武帝咸寧中,彗星孛於角。占者云:「吳臨平湖開,自漢末壅塞,至是復開。」 父老相傳此湖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