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無奇花異植,惟金牛蒼翠青蔚,多雉兔獐獾。按《縣志》,「昔村民皋伯通見有牛糞,金因與弟隨之牛穴此山而入。」

鳳凰山 按《縣志》,「高三十二丈,周五里,去金牛山西二里,下有烽堠山寨,山形如翠鳳之展翅,故名。」

崧山 按縣志,高三丈,周三里。金牛山東二里望夫山 按縣志,即廟山腳,高七十五丈,周四里,在崧山東一里,山形峭拔,立烽堠其上,山巔有石盤盤,側立石常棠《澉水志》:昔日海商失期不返,其妻登盤望夫泣隕,化而為石,因名。廟山 按縣志,高九十七丈,周九里。山形深窅迴曲,去縣六十八里金牛山北,東抵海鹽縣界。西為鳳凰山,下有烽堠,上有蘇皋將軍廟,宋敕賜曰「靈祐。」

談家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按縣志名譚山,高二十丈,周三里,五代南唐譚峭煉藥得道處,所著化書傳于世。《觀仙鑑》所載詩,亦其寄跡海嶠之證。《澉水志》云:「在永安湖西,紫雲山之南,有高嶺,入海寧縣界。」

烏龍山 在譚家山東二里。壁立昂起,若翱若翔。上有烏龍井。按《縣志》,舊名烏山,高六十丈,周二里,在譚山北二里。唐天寶五載置烏龍戍,宋時廢。下有烏龍井,大旱不竭,水清可鍳,祈禱輒應。宋朝敕賜崇祐廟。金昌引教諭題其廟云:「呼龍旋作雨,禱井忽聞雷。」

石棋山 ,在縣東北六十五里。高四十五丈,周四里,巖阻岑蔚,上有樵泉,冬夏不涸。

葛嶴山 在縣西南四十三里。

盤山 在葛嶴山東一里,高七丈,周二里。赭山 ,在盤山南八里。按《縣志》,高七十五丈,周三里二百步。西南界仁和,與紹興龕山南北相峙,是為江海門戶。海潮至此,與江流值,束不得溢,益激怒作勢。曹漢炎《赭山》詩:「江流曲似陽冰篆,山色丹如葛令砂。」

禪機山 在赭山西不一里。按《縣志》,「高五丈,周五里一百步,巔有禪師井。」

「文堂山 」,在赭山之東僅半里許。葛以下諸山皆瀕海。按《縣志》:「明永樂初,以沿海扼要,徙赭山巡檢司於上。」

雷山 在縣西南四十三里。奔潮盪激,漸徙入海。按《縣志》,「高七丈,周一里。」

巖門山 在縣西南四十七里。高九十丈,周五里,穹窿峭拔,疊障蟠礡,號為主山。東十里則蜀山。西一里則河莊山。河莊東不一里為胡家山。按《縣志》,「巖門山上有塔,宋時設鹽場。」 山無佳植,獸有獐獾,鳥則文雉鴉雀。

河莊山 按《縣志》,高七丈,周八里,在巖門山西一里。

胡家山 在河莊東不一里。按《縣志》,舊名黃山,又稱越山。高五十丈,周六里二百步。《圖經》曰:「黃山一名越城山,其土色黃。」 縣西四十里有百尺浦,越王起百尺樓望海,疑即其處,故越城所自名耶?

蜀山 ,在巖門之東十里。按《縣志》,高五丈,周二里,在巖門東十里,去縣治二十七里。《隋書》鹽官縣蜀山,山有洞。宋紹興癸丑,慈元禪師結庵,後廢。

茗山 在縣治西北三十八里。按《縣志》,俗名隱山。高八丈,周二里六十步。植茂松竹,鳥有山雞雊雉。沈繼先詩:「九曲溪南訪茗山,茗山高臥水雲間。」 是其處也。

赤土嶺 :在縣治東六十里,長一里二百步。東南接靈泉井,西連黃山腳。按《縣志》名赤兔金牛洞 ,在金牛山側。

「蜀山洞 」 ,在蜀山之上。

紫薇山洞 ,在紫薇山後,深一丈一尺,闊四尺,馬自然煉丹之所,世稱為「神僊洞。」

秦王磨劍石 詳見《古蹟》。

望夫石 在廟山之上

「怪石 」 在真如禪院。

箭石 在徐王土穀神祠,出土二尺,周圍二尺,俗名「錢王箭。」

盤陀石 在硤石紫薇山後,神僊洞之左。海 在縣治南十里,西接浙江,潮汐往來,崩漲不一,捍築之功最難。按陳善《海塘考》:「海寧縣治南瀕海,海之上即塘,塘之距城百武而近,東抵海鹽,西抵浙江,相距延袤百里。塘西南數十里有赭山,其南有龕山相對峙,夾為海門,潮自海趨江,從茲入焉。始由廣衍進入隘口,橫流」 至此,束不得肆,輒怒而東返。東五十里,有山名「石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