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羊山 ,在縣西四十里廣陵鄉。高一百五十丈,下有徐凝墓及陳氏園,今廢。

錦丘山  、千頃山 俱在縣西五十里。鴉棲山 在縣西五十里,高五十丈。

龍丘山 ,在縣西五十里。

三九山 在縣西五十一里。高一百十丈。瑞應山 在縣西五十一里。高二百九十丈。仙人石山 在縣西六十里南安鄉。上有古松,狀如柏,與山石皆以奇得名。

牢山 ,在縣西六十三里。高三百丈。

漁洲山 在縣西六十五里。高三百丈,中有合龍池,或曰合靈池。巖上有三池,深莫能測。西又一池,耆舊言其源與天目龍池通,每旱,禱雨者旁午於道。有廟在合龍池側。宋淳祐元年,賜額曰「靈惠。」 西為白鶴山。按《縣志》:去縣六十里南安鄉。

午目山 在縣西七十里南新鄉。又十里則米積山,上有「瑞相院。」

龍門山 ,在縣西七十五里南安鄉。高三百丈,上有龍池及龍門寺。

賢明山 在縣南三里,即學宮對山。

綠衣山 舊名「烏衣山」 ,在縣南五里祥禽鄉。高三百二十丈,週迴八十五里。

百丈山 在縣南五里太平鄉。亦名「卓筆峰。」 高二百丈。

青巒山 ,在縣南八里太平鄉。高一百二十丈,有碧沼寺。

洪山 一名「南洪山」 ,在縣南。

黃山 在縣北二里。上有黃將軍廟、黃山亭,昔廢。明隆慶初重建。

北山 即三貝山,亦名貝多山,俗呼官山,在縣北三十里。上有龍王廟,祈雨輒應。宋咸淳間,邑令陳君寶請於朝,賜額「靈濟。」

果園山 在縣西北一里城郭坊,下為東嶽廟。雲山 在縣西北一十里永昌鄉。

釋子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永昌鄉,有靈耀寺。晉悟空大師嘗與郭文舉築庵於上,故名。「豐山 」 ,在覽川,有楓木皆百尺合抱,又名「長楓山。」

赤土嶺 在縣東三里昌定鄉。

巖石嶺 在縣西三十里新登鄉。

青牛嶺 在縣西七十里,又名寶福山,上有多福寺。按《縣志》又名多福嶺,通於潛大路,上接天目,秀拔萬仞,去縣八十里。

浮雲嶺 在縣西八十里南新鄉。

白峰嶺 在縣南三十里祥禽鄉。

大小嶺 在縣北二十里永昌鄉。

草鞋嶺 在縣北二十里昌東鄉。

松柏嶺 在縣東二十里昌東鄉,又名「柏枝嶺。」 桐嶺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新登鄉。

龍門嶺 在縣西南三十里新登鄉。

石門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永昌鄉。

閟嶺 在縣北二十五里永昌鄉。

依嶺 在縣西北三十里永昌鄉。

蛻龍洞 ,在縣西十八里新登鄉寶乘寺後。相傳,初開此洞,石門九重,其深莫測。得龍蛻骨一斛,石間有鱗爪痕,首尾宛然。稍深,分為二徑,遊人不易至云。

漁泉洞 在縣西三十五里寧壽鄉。山前石門屹立,高十丈,洞口如宇,行入百餘步,有石如龍形,旁有池可半畝,接西天目名「龍池。」 四時不竭,旱歲祈雨多應。

靈隱洞 ,在縣西六十里南安鄉。高十丈,闊五丈,深不可測。中分二洞:一有水,清淺可玩,洞盡處又有口如甕,水音澎湃,其聲不絕;一無水,洞上石乳滴成如鎚劍。

仙洞 一在縣南二十五里太平鄉,「入洞二百步,漸下有石橫截,人不得入。一在南新鄉三九山,由階級下漸就平坦,深約二十餘丈,橫闊數丈,石如覆屋,中有石柱擎之,柱旁一隙通明,週圍石巖有水波紋,上懸石乳,如碗如玉,奇形異狀,圖畫不能盡其巧。」

新婦洞 ,在縣西北四十里廣陵鄉鄭家山。相傳昔見一婦人靚妝入石,失其所在,因以名之。洞有泉,溉田甚廣。

太師塢 在縣西一十里,杜太師墓在焉。「金雞石 」 在縣西十八里新登鄉寶乘寺前。大小參差若飛走間有高冠長喙,如欲向人鳴者,溪水泛時衝擊有聲。

仙人石 ,在縣西七十里南安鄉。上有萬年松,狀如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