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4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岑峰崛起,林谷逶迤,常有雲氣出沒。

鷲峰山 ,在縣西三十里。高六十丈,前有起雲墩,後有丁當洞,東為白潭山。

石柱山 ,在縣西五十里。高五十丈,中有巨石如柱。

龍塘山 在縣西七十里,高一千丈,由十八曲嶺而上,山多怪石,若層雲疊波,又峙立如門,上為龍池二,林谷幽敻,不類塵世。一池在山巔,廣二百餘畝,巨木森然,枝幹多剝落,或以為龍掛跡。一距上池十里,廣十餘畝,歲旱,人禱於此輒應。

大明山 在縣西九十里。高一千一百丈,延袤九十里,巔廣三千餘畝,如平地。中有龍池,山半有瀑布泉。又有白蛇巖、鷂子峰、「崑崙巖,俱森聳峭拔,足稱名勝。及登山頂視之,則偃然下伏,直與培塿等耳。」

量金山 ,在縣西九十里。

銅坑山 ,一名「福泉山」 ,在縣南五十里,高一千丈,延袤五十里,東接分水,南帶淳安,西亙績溪。最高處有龍池三,草木蔭蔽,龜蛇浮游,雲氣籠罩必雨,歲旱禱焉。

峒麓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覽溪上。高百丈。宋章樵建書樓其上,因之以自號焉。

仁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高二十丈,山勢盤迴,林木蓊鬱,溪流九曲繞其下。石筍山 ,在縣南三十里,高一百五十丈,上有巨石如筍,下有千人石。

石室山 ,在縣南四十里。高一千丈,有石如室。其東為竺雲山,一名「何上坪。」

佛蹟山 ,在縣南五十里。高一千丈,延袤三十七里。獵者見神人雙蹟於雪中,因名。崖石嵌巖,自麓躋頂,必窮日之力可到。又有石鼓、石座、石碁枰,疑神仙所棲之地。

湖山 在縣東南五里

柳相山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高一千八百丈,延袤一百三十里,接於潛縣紫溪,南入分水縣界。

武隆山 在縣西北一里許,高一百五十丈,延袤二十里。其巔有池,相傳為葛仙翁煉丹處。箕山 在縣西北十里,高一百三十丈,延袤十里,上有天池,奇旱不涸。又有井七,今迷,其五存二。又有五色沙,五方各別,人或掬而聚之,逾數日仍自分五色,最為神幻。

巾子山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千頃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高一千六百丈,延袤六十里,廣千頃,巔有龍潭,廣數百畝,潭中有金銀魚,宋高宗嘗命中使取之。有樹生西巖,曰「沙羅」 ,蔚然高翠。初夏開花,香聞數里,海棠瑞香遍生山麓。

大鵠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高一千丈,延袤五十里。或以為山類鵠頭,或以為《鵠棲》其上,與百丈山聯屬,勢凌霄漢,人不可到。上有龍池,闊三百畝,旁有葑田,歲旱,鄉人攀緣禱雨。其上崖壁間或產奇花,人不可採。

龍池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上有古庵,庵前龍塘,塘外有龍井二,一為婦人盥手,遂涸,一雖大旱不竭。

筆峰山 一名「金家山。」 在縣西北九十里。自下觀之,崒嵂如筆;上坦平可棲。

朱貴峰 ,在縣南三十里。高四十八丈,延袤三十六里,與金山對峙。上有巨石,方廣畝餘,四望俱入空際。

樂利峰 在千頃山左。壁立孤峭,上可望錢塘江,背極蕪湖縣。

「鷂子峰 」 在大明山。

雙柱峰 :在縣西南里許。聯屬南屏二峰,秀色可愛。

紫微嶺 在縣東一里。高三十六丈,聯峰夾嶺,鬱然深秀。上有雲峰,南連郭門,北距金雞山,縣東奇觀也。

鳳凰嶺 在縣西三里,高二十丈。

黃花嶺 在縣西三十里,與寧國接壤。其上有關。

百丈嶺 在縣西六十里。高而崎險,春冬霧氣,白晝如夜。有龍池,旱則禱之。

昱嶺 在縣西七十里,高七十五丈,其巔為徽、杭之交,山勢險阻,嘗置關禦寇,故又曰「昱嶺關。」 棧嶺 一名分界嶺,在縣西一百里,其巔為績溪縣界,有古刻界石。

玉嶺 ,在縣南三十五里。高七十丈,在金山上,故又曰「金玉嶺。」 旁有金紫巖,峰巒特秀。又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