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積。謝枋得詩云:「謾說清街水一條,爭如百丈雪巖高」 是也。

藏春塢 在縣東南雪老村。

白獺湖 在縣西南一里合浮亭後十餘步,橫亙半里許,舊多蓮花。宋令章伯奮建鏡紅亭於上。蓋取《韓詩》「平鋪紅渠蓋明鏡」 之語。

澞溪 在縣東一里。源出黃蘗山嶺,經楊村、盛村、楓樹坪,凡三十里,入雙溪下流。

奧溪 在縣西六里。源出寧國山界,至金紫巖東流五里合黃溪,南流過塌水橋入晚溪。晚溪 在縣西七里,與無他溪、巨溪諸小溪水會,有許由洗耳灘,蓋因許邁隱此,故名。今許氏所居東南隅為中洲,一名上黿洲。洲前伏象屏,洲後長湖潭。又其下石壁灣嶼磯如畫。章昭文詩云:「白蘋風斷東西岸,赤石灘分上下洲。」 赤石灘,洗耳上流也。

歷溪 在縣西十五里。源出百丈山,南由白牛橋達洗耳灘。

巨溪 一名「籧溪」 ,在縣西十七里。北接上溪,東南流經青山潭、黃石灘,與晚溪會。巨石湍激,雨水漲益險,渡者患焉。

董溪 在縣西二十五里。源出百丈山,東流三十五里達洗耳灘。

無他溪 ,在縣西三十里。上接雲溪、東溪,與巨溪會。

頰口溪 在縣西五十里。源出石門之西,東流入無他溪。

雲溪 在縣西七十里。源自昱嶺,東流三十里,會官橋渡入,無他溪。

雙溪 在縣南一百步,乃晚溪東流。溪中有洲,水分東北,過縣復合,湍聲澎湃,巖谷響應。宋熙寧六年,縣令陸元長臨北流為亭。開禧二年,令章伯奮作新亭,徐觀撰「記。」

下阮溪 在縣南十五里。上接雙溪,經下阮村南流三十餘里入柳溪。

伽溪 在縣南二十里。源出峽川,東流入柳溪。上博溪 ,在縣南二十八里。其水合湍塢、唐、梁、沈四溪,東北流四十里入伽溪。

覽溪 在縣南三十里。合蕭、蒲二源南流二十里,迂迴九曲,與上博溪會,達於柳溪,蓋兩山析流故也。沙明水淨,石蒲叢然,遊魚可數,而無飛湍激瀨之聲。潭曰「浴仙」 ,相傳為何仙姑浴後,澄瑩而香。

沈溪 在縣南五十里。源自貢嶺,東南流三十里,合唐溪、梁溪、湍塢三源為上博溪,入於伽溪。蒲溪 在縣南六十里,源自蒲溪嶺,東流五里,會覽溪。

柳溪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為邑之眾匯,上下三十里,俗名其上曰「小柳」 ,兩石對捍,勢如建瓴而下。中曰柯相公潭,下曰「大柳」 ,巨石參錯,屹乎中流,洶湧澎湃,聲若迅雷,彷彿呂梁川硤,亦奇觀也。可泛艇通賈,俗曰「俊船。」 久雨大漲,莫敢行矣。

合溪 在縣西北五十里,雙溪西數百步。溪上皆分流於此會合,橫亙里許,平闊深靜。

上溪 在縣西北六十里,源自板橋,會華光潭出巨溪。

義澗 一名「義干溪」 ,水涯也。在縣西四十里,界楊溪無他溪間,自唐以來為放生池。每春明波綠,巨魚浮游,人多往觀焉。

翠釜潭 在縣西三十里百丈山下。潭水清冽,中窪如釜,飛泉百尺,自巖巔瀉下釜中,與蓬仙巖聯屬,真天廚獻食之所。

鳥儀潭 在縣西三十里百丈山下。潭水清冽,中有嘉魚異螺。相傳有赤色靈鳥向水邊呈羽儀,人欲羅之,即化為石,故名。

太公潭 在縣西三十里百丈山左。相傳泰伯採藥南來,嘗陟此山,飲泉而甘,因名。

拋兒潭 在縣西九十五里。元末寇亂,有負小兒入山,寇追急,棄兒於潭,因名。

雙眉潭 在縣北十五里,地名「上溪潭。」 舊傳陳、霸二仙隱此,有垂釣石,上有枕臂坐跡。

羊頭潭 在縣西北七十里都亭下。石壁對峙,舊名「龍門。」瀑布百尺,奔於門中,下注深潭,龍宅焉。潭底有石如羊頭,兩角嶄然,旁有五石杯,如設奠具。潭多靈物,陰晦則有聲如鐘鼓。歲旱以罌。禱取。其水有鱗屬,入必雨。柯相公潭, 在縣東南十五里大溪。

放生池 在縣西治平寺。按《縣志》一在武隆山麓,康熙三年邑令盧毓粹新鑿。

東坡池 在縣西城隍廟西北。東坡以倅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