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嶺在山左,平坦如掌,長二十里,范村通西溪道也。其最峻者曰「焦山。」

南屏山 在慧日峰後。怪石聳秀,若神斧鬼工。中穿一洞,陰岈巉巖。上有石壁,若屏障然,刻司馬溫公所書《家人卦》《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中庸》「道不遠人」 各一章。下有小南屏山。其西為九曜山。按縣志,南山之奇秀者曰南屏山,在仙姥墩西南。蓋九曜之支,東行長亙,峰巒聳立,怪石蹲竢,峻壁蒼深,宛如屏障。凌空而中峙者則慧日峰,下即淨慈禪寺。寺之西隅有甘泉,名圓照。寺外有池曰「萬工」 ,上有岩曰「歡喜。」 淨慈後有蓮花洞,前愬湖濱。西上曰雷峰,建有雷峰塔。麓為藕花居。

九曜山 ,去城五里,一名安家堂,上有九曜星君殿。九曜與赤山接趾,西南即太子灣,北即南高峰。

育王山 在南屏山東。嵯峨與南屏埒,樹尤深秀蒼蔚。按《縣志》,舊名鍋子山,去城十里。山形孤挺,不與群峰齒。山下有玉皇殿,稍下有天真寺,有臺曰登雲洞、曰靈化湯明池、曰洗馬鴻鴈。前有天花山。

玉岑山 在石屋嶺左。一峰聳出,眾山繚繞,中有古木倒垂,森翠可愛。其北則花家山。

赤山 在麥嶺南,厥土赤,因名「赤山。」 左右舊有廣果寺、開化尼寺、法興寺、保福院、永慶院、真如院、淨梵院、寶林院、廣福院、修吉寺、正濟寺、法雨寺、安福尼寺、極樂寺、凝禪庵。

雞籠山 在龍井風篁嶺側。遠樹亭亭,望如車蓋。四山閴寂,虎豹窟藏以是,遊者特罕。山多梅花,亦名「梅花嶺。」

靈石山 一名積慶山,又名靈石塢,在西山放馬場,山石常有光怪,故名。又《古蹟事實》云:「靈石山在南山栖真院之上,有演福寺,宋賈妃墓、吳越太尉薛公墓、元句曲外史張伯雨墓在山左。」 按一山而所紀西南異壤,姑兩存之。

大慈山 在城西南十里龍山之西。武林諸山,自九曜而南,山勢翔舞,石筍鱗見。在大慈山前,則松杉棋布,圓岡對立,如覆釜然。山色蒼蔚,中峰隆起,旁舒兩翼,虎跑泉在其上。按《縣志》,九曜之支西行曰丁婆嶺、婁家山、大慈山石有龜龍旗鼓之狀,郭璞《記》所謂地勢之奇也。

包山 在城南候潮門外,近宋郊壇,有冷泉峪,當時多桃花,為春日遊覽之勝。地名桃花關。關上書「蒸霞」 二字。按《縣志》名包家山,在龍山之南,俗名邊家山。

秦望山 《宋兩朝國史志》:「錢塘有秦望山,去縣舊治之南一十二里一百步,高一百六十丈,週迴一百步。」 《輿地志》:「秦始皇東遊,登此山,瞻望欲度會稽,故名。後唐同光中,錢氏于秦望山建上清宮,有巨木二十餘株,自然成行,名曰金洞門。」 晏元獻公云:「近東南有羅剎石,橫截江濤,商船海船經此,多為風浪傾覆,因呼為『羅剎』。」 每歲仲秋既望,必迎潮設祭,樂工鼓舞其上,後改名「鎮山石。」 五代開平中,為潮沙漲沒。

五雲山 在縣治西南二十里。岡阜秀絕,林巒蔚起,高千丈,週迴十五里。沿江自徐村進路,遶山盤曲而上,凡六里七十二灣,石磴千餘級。山半有伏虎亭,梯以石墄,以便往來。至巔平岡,名「月輪山。」 上有天井二,大旱不竭。東為大灣山,稍北為馬鞍山。西一里為雲棲塢,有雲棲寺。南為高麗山,稍東為排山,南北兩峰皆環拱焉。諸山連絡,勢若降伏,長江如練,圍繞其下,真奇觀也。產松竹楊梅,獸有鹿兔,鳥有山雞鴉鵲。按《縣志》,天門山之支南行者曰五雲,霞蔚雲蒸,卷舒天半。江水三折當其前,東北為白沙塢,西北為雲棲塢。雲棲之後為迴耀峰,高峻插天,掩蔽日月。東岡為寶刀壟,石勢巉巖,浮筠青潤。最東為璧睹峰,古木蒼深,藤蘿垂映。金液泉、青龍泉、聖義泉,在樹之左右,筧引涓涓,甘芳潔冽,汲灌不竭。西南為黃泥瀛、柏子尖、蕭家塢,馮具區所稱「雲山窈窕,竹樹蒙密」 ,今猶近之。宋南渡時,有余知閣宅,後捨為寺,名「棲真」 ,俗稱雲棲。明萬曆間,高僧襪宏道場。溪水扺朱橋入于江。

大灣山 :在五雲山東五里。

高麗山 在馬鞍山南二里。

排山 在高麗山之東一里。

白岩山 在郡城西南將二十里。盤邃森鬱,與雲棲略同。中有尊聖禪寺。宋釋投子嘗結茅于茲,後位中和尚,復為剪莽建寺,穿石鑿池,極為奇勝。按《縣志》:在縣西南五十里,高五十丈,週迴六里,岝崿險峻,磊落多石。按:白岩嶺,蜂房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