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池、寶鑑池、自來泉、炊香泉、珠峰石、蓮花峰、歸龍橋、思君子徑為《白岩十景》。藤村至歸龍橋數里,夾道修竹,盛夏使人忘暑。

廟山 在縣治西南三十里。高十五丈,週迴六里。其山多石,間植松檜。按《縣志》,觀山東為青山,又東為廟山,去城五十里,突出江心,潮勢至此稍殺。西為桐子山,又西為西塢山。

焦山 在縣治西南四十里,高一千二百丈,週迴二十里。境中諸山,惟茲山為最高。按《縣志》,山巔舊有元武廟,甚靈。境中多虎,廟廢。

小和山 在焦山南二里。

龍門山 在小和山南三里。

大斗山 :在龍門山南一里。

丫頭山 ,南去斗山一里。巔起雙峰如髻,故名。植茂松竹,獸多兔鹿貍,鳥則山雞、鳩鵲。

觀山 ,在縣治西南四十五里,高八十丈。按《錢塘縣志》,名觀中山,高十六丈,周六里。

青山 在觀山東二里。按《縣志》,俗呼密家灣,高十丈,周一里。

石蜂山 在觀山西一里。山多石,形如蜂攢,故名。

石板山 在觀山北五里。

龜山 在石板之北一里。觀山以下諸山,「栽惟松,獸惟兔,鳥惟山雞鳩鶯。」

黃梅山 在縣治西南五十里。高八百丈,週迴十里。山麓綿邈,而東週二十里,溪水環集,皆植松竹。竹多于松,里人取竹作紙,充徭役也。按《縣志》,「黃梅近祖龍門山。」

瓜藤山 在白岩山東,迤𨓦而下,群峰起伏,勢若瓜藤,高四十五丈。

筆山 在瓜藤之東

解頭山 :在筆山之東。按《縣志》,高三十丈。鯉魚山 ,在解頭山東半里,高八丈。自瓜藤而東,週迴十八里。

西山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高七百丈,週迴二十里,西與富陽廟山為界。按《縣志》《成化志》有報山,無西山,疑報山即西山也。

罈山 在西山東二里。按《縣志》作曇山。四圍皆石,玲瓏秀巧,有仙人洞,洞門石闕,一石空駕其上。洞內空明,有石鼓。旁有小窟,奇石谽谺。靈山 在西山西一里三山。產松竹楊梅,獸多虎兔,鳥多山雞。按《縣志》,高十丈,周二里。

九里暗山 :在縣治西六十里。崔嵬深窅,又多茂竹高松。地多虎,人不敢獨往。

萬羅山 在九里暗山西二里。此山居諸山中,週迴如羅,故名。按《縣志》,高八十丈,週四里。獅象山 在九里暗山之北二里。廣福寺護山也。按《縣志》,高八丈,週二里。

西塢山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高二百丈,週迴二十里。

洞子山 在西塢之東二里。又東二里為廟山。按《縣志》作桐子山,高五十丈,週二里。

神山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高四百丈。昔有五神,時現其上,故名。

道士山 在神山北一里。

萬丈山 ,在道士山北二里。山形險阻,至者罔不卻步。

麻車山 在萬丈山北里許。

塘山 在神山南一里

筆架山 在塘山南三里。按《縣志》,由清波門南行,為筆架山、方家峪,西南華津洞、梯雲嶺,又南為慈雲嶺,下為觀音洞。

長嶺山 ,在神山西三里。西富陽界,北餘杭山界。

石和尚山 :在縣治西南六十五里,高六百丈,週迴一里。山巔巨石如僧伽狀,故名。按《縣志》,「周十里。」

燕子山 :在石和尚山稍東,高十丈。

前山 ,在石和尚山北三里,高八百丈。按前山有七洞,僧祖予曾以竹茅爇火而入,三洞內微明辨色。一洞有石,擊之如鼓聲,山罅流泉,濺濺滴下,病目者洗之多愈。許元祐《風水洞》詩云:「聊將洞中水,試拂眼前花。」

石灰山 ,在石和尚山東六里,高九百丈,山惟石,里人燒石為灰,間有松竹楊梅、獸虎鹿兔鳥雉雀畫眉。

魚頭山 :在石灰山東一里,高三十丈。

羅帶山 :在縣治西南七十里,高百丈,週迴二十里,左右群峰迤𨓦環繞,若羅帶然。翠屏山 :在羅帶山之北三里。

印山 :在羅帶山之東二里。山水環圍,其形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