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4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鐸重修。中為大殿,前露臺,環以石欄。左右兩廡。前戟門。門外二翼亭,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中為泮池,跨以石梁。旁列石《經》,覆以長廊,今廢。前石柱櫺星門。門之外,東為義路,西為禮門,左右列科目題名。至明萬曆年,止闢路碑亭,今亭無。亭北為杏壇,中為神道,樹綽楔,題曰「泮宮。」 直南之西為魁亭。路折而東,為三司、府、縣師生諸廳,今止司、道、府二廳存。外為文明樓,廟東北為啟聖公祠,西為神廚。敬一亭在廟之後。祠南為神器庫,為肅雍廳,為齋宿所、為名宦祠,為應魁樓,為文昌閣、為土地祠。廟之西為宰牲所。西北為鄉賢祠,今亦廢。號舍之前為明倫堂,翼以四齋:東曰「體仁」 、曰「利物」 ,西曰「嘉會」 、曰「貞固。」 東齋之「上為書籍。」

錢塘縣儒學 。宋附臨安府學。紹興間,始建廟於長生老人橋西。嘉熙四年,府尹趙與懽拓大其址,葺廟建學,潼川吳泳為記。元至正十二年,毀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邵復亨以舊學湫隘,購地佑聖觀西。其地舊有奉老氏堂一十二楹,頗極高敞,遂改以建學。訓導楊明實贊成之。九年,分巡浙西僉事潘繼祖以其簡陋,不稱崇祀,命知縣王益德改建殿學、門廡、庖湢諸制略具。宣德間重建。正統初,增建生徒號舍。景泰五年,按察使陳璇率諸寮寀協修廟學,易櫺星門以石柱,重置殿廡神位。南京吏部尚書蕭山魏驥為記。弘治三年,按察使于大節、提學副使吳伯道協命修葺學宮,因立科第題名石。翰林修撰邑人李旻為記。嘉靖三十年知府孫孟、四十二年提學副使屠羲英繼飾廟學。萬曆二年廟毀,訓導黃金粲、潘林芳白於提學副使滕伯輪,并啟聖祠、明倫堂皆一新之。雲南布政使邑人陳善為記。二十四年,知縣湯沐建文昌閣。二十八年,知縣陳英建第一流芳坊。三十二年,知縣朱光祚建尊經閣,并增宅舍。金學曾為《記》。三十五年,知縣聶心湯重建。

先師廟。崇禎十三年,廟又壞,巡鹽監察御史梁雲

構,又重修,翰林院編修邑人吳太沖為《記》。十七年知縣顧咸建,移建啟聖宮於尊經閣基

皇清順治十三年,火藥局災,延儒學焚燬。十五年提。

學谷應泰重,建廟新。兩廡。先賢先儒位,今學制中。為

先師廟左右兩廡前為戟門。兩翼為「敬一亭」 及明

御製亭:啟聖祠在明倫堂之北。廟後為明倫堂,翼以二齋:曰進德,曰修業。庖湢在堂之東。倉庾、神庫在廟之西。教諭廨宇在廟之東。訓導廨宇在明倫堂東北。一在明倫堂西,今廢。土地廟在廟之東北。康熙二十四年,諸生共捐貲建石坊,題曰:「宮牆第一。」 在大門外之右。其餘規制俱同仁和。

虎林書院 在錢塘縣撫院舊府,萬曆三十七年,浙江巡撫甘士价建,錢塘知縣聶心湯為《記》。天真書院 在錢塘天真山,祀王文成,行人薛侃等建。

崇文書院 即紫陽書院。明萬曆間,巡鹽御史葉永盛建,諸生吳憲襄其事,浙西鹽商子弟入泮,由永盛始。崇禎間,歙諸生胡德兆重修。敬一書院 在西湖孤山。康熙二十四年,巡撫趙士麟每月朔會官紳師儒親講學於此。學田 :宋理宗紹定四年,府尹余天錫增置學田,以贍生徒,司業司端朝為《記》。

仁和縣儒學 。宋時附臨安府學。紹興三年,縣令孫廷《舊志》作「延。」 直始建廟於縣治東觀橋之北。嘉定五年,令姚師虎始建學於廟左。八年,令趙希言創齋四,曰教文、教行、教忠、「教信。」嘉熙四年,尹趙與懽遷縣簿廨,以廣學基。淳祐九年,令李從重建廟學。元因之。至元中,教諭余志賢改建。至正間燬。明洪武三年,知縣徐珪重建,仍闢射圃,建觀德亭。十一年,教諭沈尊、訓導卜埜、瞿祐病廟學卑隘,言於守,因元遺西湖書院改建之。院在前洋街,故宋太學堂名,彝訓易之曰「明倫。」天順三年,巡按御史閻鼐等以其逼近臬司,請以廟學舊材,徙建府學之右,本貢院舊基也。在錢塘縣太平坊。南京吏部尚書蕭山魏驥為記。成化十七年,巡撫藩臬諸司以廟學就圮,令郡同知李果修葺,大理卿夏時正為記。正德十三年,郡守留志淑、嘉靖四年,知縣李義壯繼修,御史粘燦為記。二十四年,知縣程良重立《科第題名》石於明倫堂西北隅,南京兵部郎中、邑人張洽為記。二十七年,教諭陳助以廟宇傾圮,言於郡守嚴寬為請,巡撫諸司鼎新之。監察御史錢塘童漢臣為記。萬曆元年,知府徐淵、知縣張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