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6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圓覺庵 在縣西關外,舊名「羅張庵」 ,宋咸淳二年建。

慶壽庵 在縣西十五里。一名「崇福庵」 ,元建洪澤庵 在縣西北三十六里汾湖南,即圓照觀音堂。宋景定三年建。明洪武五年改今名。有《敕諭》二章,賜金身大士。

馬鳴庵 在縣北斜塘鎮文水漾中。唐開元中,有一石馬沈水底,夜聞馬鳴,鄉人異之,乃創。明萬曆年重建。

海鹽縣

資聖寺 在縣治西五十步。晉右將軍戴威宅。一日,井中發五色光,威異之,捨為寺。司徒王珣名之為「光興寺。」 乾祐中,改「重光。」 宋祥符中,改普明院。天禧二年,賜改今名。有杏花樓,王守仁從父華讀書處。

天寧永祚禪寺 在縣西三里。前臨烏坵塘水四面繞之。初名「禪悅院。」 宋崇寧四年,賜今額。明洪武初,重建佛閣、法堂併塔七級。

皇清康熙八年,重建鐘樓,有獨柱盤梯,最工巧。

淨業寺 在縣南一里,舊名無礙浴室。宋治平初,改淨業院。元延祐間重建。明天順間,請額「淨業寺。」

慈會寺 在縣治西三十步思魯橋東。舊為「聖帝祠。」 明天順初請額,賜今名。

金粟寺 在縣西南三十六里金粟山下。吳赤烏中建。宋濂《太平萬壽寺記》云:「吳時江以南尚無佛寺。赤烏中,康居沙門僧會為吳大帝祈獲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始創三寺,一為金陵之保寧,一為太平之萬壽,其一即海鹽之金粟也。」 明《永樂舊志》:「宋開寶己巳年,吳越有國時,因嘗施茶,賜名施茶院。」 大中祥符元年,改為「廣慧禪院。」 明永樂、宣德、正統間,相繼修建。

法喜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舊名通元寺。《吳地記》云:「通元寺,吳大帝孫權吳夫人捨宅置。」 唐載初元年,則天皇后改為重雲寺。舊通元寺移鹽官縣東四十里鮑郎市。宋祥符元年,寺賜額「法喜。」 紹興九年,改禪寺。

寧海寺 在縣治西南二十五里,法喜寺東。宋紹興六年,賜額「寧海院。」 明初定為教寺。

悟空寺 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永安湖旁。舊名永安寺。宋治平元年改今額。明初定為教寺。海門寺 ,在縣南三十六里澉浦城中。宋延禧間建,名「佑福庵。」 元大德六年重建。明宣德十年請今額。

覺林寺 在縣南二十里豐山東麓。元至正間建,名「寶相庵。」 明宣德戊申建大雄殿、山門、法堂、輪藏殿、佛閣。天順二年請今額。

靈祐寺 在縣西南一十二里。宋咸淳間,名「瞻雲庵。」 明天順八年,請今額。

霑雲寺 在縣西北三十里。元至正間建,名「瞻雲庵。」 明天順初,請今額。

寶相寺 在縣南三十六里。宋淳熙間建。元末兵燬,明洪武七年重建。

福業院 在縣南一里。舊名「華嚴庵。」 宋紹興五年改今額。明洪武二年重建觀音殿。相傳海中飄至大士三像,一供落伽之潮音,一供武林之天竺,其一留供於此。

慶壽禪院 在縣治西北。宋治平三年建。元末兵燬,明洪武四年重建。寺有元人書「慶壽」 二字,甚古雅。

禪悅教院 《宋志》:「在澉浦市中。元祐二年建,靖康元年改今額。」 按豐坊《禪悅寺神鐘記》云:「海鹽禪悅寺神鐘,勝國宣慰楊梓用海外銅五千四百八十觔鑄,建六丈樓懸之,聲聞數十里。」 禪寂院 《宋武原志》:「院在縣西南三十里橫山,舊名興福院。宋治平元年,改賜禪寂院,祀顧況為伽藍神。以況舊居在寺側故也。」

醫靈道院 在縣西南三十六里澉浦鎮青山西南。《宋志》云:開禧三年,里人孟毅夢神語曰:「吾閩中吳真君當食此方,福佑斯民。」 晨見海中有一主浮至,毅因捨基刱殿尊奉士民禱病多驗。今呼為真君堂。廟前有井水能愈疾,人多汲之。紫虛道院 在縣西南二百步。元至正間建。明洪武十年,增置元壇、武安二祠于院,設道會司。延真道院 在縣西南三十六里澉浦鎮,即宋淳祐中真武廟址也。元延祐三年重建。明萬曆丁未復修。

全真道院 在縣西四十五里。元至正間建,明初修。

棲真觀 在縣西北五十步。按《嘉禾志》,舊本真武廟,宋乾道二年,道士郭宗諒請廣陳廢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