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7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買:《山深公》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一名遠望尖。」

九峰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

寒雲千疊山 ,在縣東三十里。山高二百餘丈,圍四十里,四「面層崖如疊,地氣高寒,而夏多挾纊。」

九巖山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其下有蒙泉井。掛簾山 ,在縣東南三里,其形如簾,旁有象蹄山。

雪溪山 在縣東八十里。其地陰寒,冬多霜雪,高五百餘丈,圍二十里,有溪盤繞山中,其東有「石棋枰、鍾鼓巖,其南有筆架峰、文筆峰,其西有石印笏、眠牛石、靈貓石、香爐石,攢峰列戟,交數十重。其水緣崖而下,飛瀑如雪。」

鬥雞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兩山之首昂然而前,若鬥雞狀,與石塚山對峙。

三山 在縣南二十里。三峰並出,如筆架然。柘溪東山 ,在縣東南八里。山下小山有如圓月。

旋網山 在縣東二十里。山頂有巖,嵬聳峻峭,幾十餘丈,其形如網。

渡王山 ,在縣北十五里。相傳大禹治水時登之,以望東海諸山。

遁山 ,在縣西四十里。僧支遁所居,綿亙二十餘里。

釣泉山 ,在縣東一百里。

獅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下有大明寺,今廢。梓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有梓木。

木隊山 原名抹黛山,在縣東南三十里。上多雜木。

《巖屏山 》,一名「蒼龍戲珠山」 ,在縣城南三十餘里。

孟塘山 在縣東十里,有宋尚書黃度愛山亭。南山 在縣南四十里,脈從天姥來,群峰疊拱如環,其中稍寬廣,容數百家。

象鼻山 在縣東八十里。形如兩象交鼻。元時遣兵鑿斷,其跡猶存。

百步街嶺 在縣南三里。凡遊石城寺者,多山此。

朱母嶺 在縣東六十里。

韓妃嶺 在縣南五十里。有韓妃墓。

銀硃嶺 在縣東三十里。土紅,可作硃。

黃罕嶺 在縣北五十里。唐咸通中,觀察使王式敗裘甫處。

蘇木嶺 一名「松木嶺」 ,在縣東北九十里。五季時,劉萬戶董彥光破馮輔卿於此。

喬木嶺 ,在縣南二十里,石筍卓立,名曰「天燭。」 蓮花峰 ,在縣東四十五里天姥之西。群峰攢簇如蓮花,高二千五百丈,周三十里。

嶢坑峰 ,在縣東八十里。崔嵬峻峭,高千丈,周十里。

菩提峰 ,在縣東八十里,與天台山接,上有石似佛。

黃柏尖 ,在縣東一百里。高二千五百丈,廣八十里,登之可見東海,亦名「望海岡。」

第一尖 在縣東一百里。

掛榜巖 在縣學右,南明山支隴也。蒼翠壁立數十丈,下臨碧澗,形如張榜。其上為駝峰,有巨松一株,遠望若蓋。巖側有普陀別境。

穿巖 在縣西五十里。其峰十有九:曰鵝鼻,曰纜船,曰獅子,曰暘出岫,曰泗洲,曰文殊,曰普賢,曰愨頭,曰蒸餅,曰香罏,曰筆架,曰望海,曰覆鍾,曰卓劍,曰棋盤,曰新婦,曰擺旗,曰磬,曰馬鞍。有石室,廣二十餘丈,高掛石壁間,中有圓竅東西通,隔岸視之,如圭竇然,故曰「穿巖。」 諸峰羅列其上如畫,稍寬平處有泉有田。獅子峰在田中,開口如獅。舊有穿巖庵,已廢。今洞左有「伴雲庵」 是也。

白傅岩 在縣西北五里。四面皆蒼紺色,中白色一帶如傅粉。舊有北鎮廟,今移入城內。蝙蝠巖 在縣西南十里許。巖內有洞,其深逶迤不可測。好事者持燈而入,多白蝙蝠。

掛鐘巖 在縣西南十五里。俗傳巖下舊有鐘,後飛去,跡存。

百丈巖 在縣西二十里,兩山壁立,上合下開,中露天光一線,有玉華峰、瀑布泉,蓋奇景也。雞巖 在縣東八十里,巖壁高百丈,中有洞百尺許。

熊口巖 在縣東七十里。山頂有石如獸,直立張口。

響鼓巖 在縣東七十里。平闊如鼓,拍之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