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8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侵,堂奏覆之。」

《汪綱傳》:「綱知紹興府,主管浙東安撫司公事兼提點 刑獄,訪民瘼罷行尤切。蕭山有古運河,西通錢塘,東 達台明,沙漲三十餘里,舟行則膠,乃開浚八千餘丈, 復創閘江口,使泥淤弗得入河水不得洩於涂,則盡 甃以達城闉。十里創一廬,名曰『施水,主以道流。於是 舟車水陸,不問晝夜暑寒,意行利涉,歡訢忘勩。屬邑 諸縣瀕海,而諸暨十六鄉瀕湖,蕩濼灌溉之利甚溥, 勢家巨室率私植埂岸,圍以成田。湖流既束,水不得 去,雨稍多,則溢入邑居,田閭濅蕩。瀕海藉塘為固,隄 岸易圮,鹹鹵害稼,歲捐動數十萬畝,蠲租亦萬計』。」以 綱言,詔提舉常平司發田園,奇援巧請,一切峻卻,而 湖田始復。郡備緡錢三萬,專備修築,而海田始固。綱 謂「是邦控臨海道,密拱都畿,而軍籍單弱」,乃招水軍 刺叉手,教習甚專,不令他役。創營千餘間,寬整堅密, 增置甲兵,威聲赫然。

《燕翼貽謀錄》:「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己未,越州言,會 稽縣民裘承詢同居十九世,家無異爨。詔旌表其門 閭。屈指今二百三十六年矣,其號『義門』如故也。余嘗 至其村,故聽事猶在。族人雖異居,同在一村中,世推 一人為長,有事取決,則坐於聽事。有竹箄,亦世相授 矣,族長欲撻有罪者則用之。歲時會拜,同飲咸在,至」 今免役,不知十九世而下,今又幾世也。

《府志》:「宋紹興二十七年,禹廟殿前土中一夕忽光焰 爍人,即其處劚之,去土面纔三二尺,得珪二,璋、璧各 一,珮三。觀者多疑非古物,或謂後世以奉神者,其說 近似。乾道五年,官命置籍,圖其形,使道士守之。 越州上虞縣曹孝女墓在江岸上,有大木二株,一榮 一枯,榮者枝榦宛轉,枯木外若抱父屍之狀。」

《嘉泰志》云:「蕭山王兵部絲,嘗發地得小青石版甚薄, 上刻詩三首,八分小字,甚工妙。詩云:『搖漾越江春,相 將采白蘋。歸時不覺夜,出浦月隨人』。又曰:『家寄征河 岸,征人久遠遊。不如潮有信,每日到沙頭』。又曰:『乘曉 南湖去,參差波浪痕。前洲在何處,孤恨與誰論』。」不知 何人詩也。

《三鄉題》云:「予家本若耶溪東,與閨中同志者,紉蘭佩 蕙,趨幽閑人境,不得已從人。不幸良人已失,邈然無 依。命筆聊書絕句,名姓二九,子為父後。玉無瑕,弁無 首,荊山石,往往有以筆墨非女子之事,名姓故隱而 不書。詩曰:『昔逐良人西入關,良人身沒妾東還。謝娘 衛女不相待,為雨為雲歸舊山』。」李舒解曰:「二九,十八」 也。十加八,木字,子為父後。木下子,李字。「玉無瑕」,去其 點也。弁無首,存其廿也。王下廾,弄字也。荊山石,往往 有者,荊石多韞玉,當是姓李名弄玉也。

紹興府部雜錄

《會稽記》:會稽秦望山為眾峰之傑,陟境便見。《史記》云: 「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自平地以取山頂七里,懸嶝 孤危,徑路險絕。《記》云:「扳蘿捫葛,然後能升。」山上無高 木,當由地迥多風所致。山南有嶕峴,峴裡有大城,越 王無餘之舊都也。

《世說舊注:會稽郡記》曰:「會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 峻,吐納雲霧,松栝楓柏,摧榦竦條,潭壑鏡徹,清流瀉 注。」

《南越志》:「南越之地,斗牛之分,揚州之末土也。南有大 山,是為秦望。又有石匱,峻起壁立,內有金簡玉字。夏 禹得之,以知百川之理也。」

《耆舊續聞》:內翰洪公帥會稽日,余嘗乘間問曰:「禹穴 有二處,其一在禹廟告成觀,穴上有窆石是也;其一 去禹廟十餘里,名曰陽明洞天,即稽山之麓,有石徑 丈餘,中裂為一罅,闊不盈尺,相傳指此為禹穴。《圖經》 云:『禹治水,投玉簡於此穴中。未知孰是』。」公云:「禹穴二 字出司馬遷書,雖其事不經,必是秦漢以來相傳如」 此。張宴註《漢書》云:「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上有 孔穴。」民間云禹入此穴,又不經之尤者。要之,子長謂 上會稽探穴,言極其高深也。探者,取極深之義。今陽 明穴中,投物於中,不知其底止,當以此為禹穴可也, 非謂禹葬之地。

《太平清話》:劉孝標注《世說》云:「《曹娥碑》在會稽,而魏武、 楊修未嘗過江。」

「春則濃艷,秋則肅殺」,《蘭亭》中「暮春三月」,卻又天朗氣 清,所以為佳士大夫宜有如此氣象也。

《雞肋編》:越州在鑑湖之中,繞以秦望等山,而魚薪難 得,故諺云:「有山無木,有水無魚,有人無義。」里俗頗以 為諱,言及無魚,則怒而欲爭矣。又井深者不過丈尺, 淺者可以手汲,霖雨時,平地發之則泉出,然旱不旬 月則井已涸矣。皆謂泉乃橫流故爾,因滅裂不肯深 浚,致源不廣也。又諺云:「地無三尺土,人無十日歡。」此 語二淛皆云。

《春明夢餘錄》:「紹興城,勾踐所築,堅致不易攻。蔚州城 如盂形,不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