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題云:「道書司馬悔,福地在天台。茲山秀盤古,億 載青崔巍。如何《越中志》,紀載殊未該。浪云唐子微,曾 過茲橋來。奉詔悔輕出,欲勒俗駕回。觀」此益見。 青溪在縣西五里。按,宋靈運《登臨海嶠》詩云:「旦發青 溪陰。」又唐元宗《送司馬承禎》云:青溪祖逸人皆作青 字,俗呼為清者,誤。
《明一統志》載:天姥峰在天台西北,與天台山相對。李 太白《天姥吟》云:「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蓋此山舊屬天台,自五代間錢氏分台割剡,置新昌 縣,故不載。
黃振嶺在縣東四十里,與臨海分界。《范志》作「王進嶺」, 謂宋高宗嘗從此嶺進幸周氏宅,題詩於壁云:「秋入 幽巖桂影團,芳心日夕照林丹。應知月窟天香種,染 得朝霞下廣寒。」後人因以名嶺。稍東十五里為王愛 山,亦以高宗坐玩得名。舊《志》以高宗止至章安鎮而 回,未嘗至天台。其詩想係宗室大臣避亂者作。 顧儒嶺,因顧歡名,見宋以前諸志。俗傳宋文公與徐 竹溪講學,去而復顧,因以名嶺。此附會之甚者也。 《前志》稱「漢興平四年置始平縣。」興平,漢獻帝紀年也; 止二年而改建安。今止書興平間而不書年分。 《一統志》載台之風俗,其人樸靜,其俗儉約,吳荊溪子 良記也。「閭閻興禮讓,囹圄長榛蕪。」陳古靈襄詩也。二 公一在宋慶元,一在宋嘉定,去今日猶未遠也。今當 承平熙洽之世,禮遜之風當益盛,樸靜之俗當益厚, 乃有以狠鬥健訟稱吾邦而號為難治者,其誣也不 亦甚哉!如果難治,豈吾民之罪也哉?
《天台縣志》,天台山在縣北三里,自神蹟石起。按陶弘 景《真誥》云:「高一萬八千丈,週迴八百里。山有八重,四 面如一。」《十道志》謂之「頂戴三辰。」或曰當牛女之分,上 應台宿,故曰天台。顧野王《輿地志》云:「天台山一名桐 柏,眾嶽之最秀者也。」《徐靈府記》云:「天台山與桐柏接 而少異。」神邕《山圖》又採浮屠氏說,以為閻浮震旦國 極東處,或又號靈越,《孫綽賦》所謂「託靈越以正基」是 也。按諸書名稱不同,惟天台乃其正號,餘亦各有所 據。獨上應台宿之語,雖本道書,邈不可考爾。
台州府部外編
《臨海縣志》:「台州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桃木,木上有天 雞,日出照桃木,天雞即鳴,天下之雞聞之即鳴。下有 兩鬼,持葦索執不祥之鬼食之,俱荒誕,不能指其所 在。」
《靈應錄》:台州海壖有漁者死,信宿而活。云:被人追往 一處,入院宇中,見先舅氏在其間,似為世之曹吏。謂 漁者曰:「追者誤矣,姓名同爾。」呼追者曰:「是溫州界某, 速押斯人回去。」當別之際,謂曰:「舅在此甚驅馳,為向 骨肉間言,造《楞嚴經》救拔,餘無所要。」又戒之曰:「爾之 業不善,還世改求衣食。」良久,有人報上司,有帖下云: 「來歲在戊子,諸道兵起,惟江南疫死數千人。處分水 府,減魚料一百萬頭。」追者促行,回至所居,驚覺,其家 正欲殯。次年諸道大疫,漁者乃為行者。
台州有民姓王,常祭廁神。一日至其所,見著黃衣女 子,民問何許人,答曰:「非人,乃廁神也。感君敬我,今來 相報。」乃曰:「君聞螻蟻言否?」民謝不聞。遂懷中取小合 子,以指點少膏如口脂,塗民右耳下。戒之曰:「或見蟻 子,耳聆之必有所得。」良久而滅。民明日見柱礎下群 蟻紛紜,憶其言乃聽之,果聞相語云:「移穴去暖處。」傍 有問何故。答曰:「其下有寶。甚寒。」民伺蟻出訖掘之。獲 白金十錠。
《仙居縣志》界院:寺舊有金剛二座像,頗莊嚴。至正間, 一夕托夢遍告里人曰:「寺其墟矣,吾當他徙以自完。」 明日眾往觀之,像果無存,須臾寺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