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溪 在府西十里。有金麻豆灘。

倒流溪 :在府東五十五里。發源北山。

白沙溪 在府西。又名「白龍溪」 ,源出輔蒼山中。桐溪 在府西南三十里,源自南山來。

黃湮溪 在府西婺女鄉。其水發源自北山讓溪 ,源出猱樓。

盤溪 :在府北二十里。發源徐公湖。

沙溪 在三都

摩訶溪 在府東三十五里二十都。

大湖 在孝順鄉。「來脈一線,兩溪夾峽過下。」 徐長湖 在赤松鄉。

履湖 在孝順鄉

天中湖  、張湖   、塘湖 ,俱在就日鄉。凌湖   ,茅湖   、葛湖。

黃演湖 俱在文星鄉

松溪湖 在惠日鄉

「強湖   」 、白馬湖 ,俱在婺女鄉。

梅砂湖 :在府東石碕巖下。

休文井 在府學門牆東偏。

瑞安井 東一隅。一名「闌路井。」

蔡葉井 東二隅

蘭谿縣

大寺山 在縣城東南。拔地數十丈,延袤五七里而不一其名。山麓有二佛剎,一曰「靈壽寺」 ,一曰「經藏院」 ,以其橫列學宮之南,又謂之「掛榜山。」 「天福山 」 在城中,距縣半里。山不甚高,居民環列。山麓縣公署正東,旋轉南嚮。此山擁護縣右,故風氣完聚,民物蕃盛,甲於東浙。

南住山 在縣南十五里。其山自閩南迤邐十餘里而來,至此截然而住,因名「南住。」

蘭陰山 在縣西南六里。其山多蘭,故名。古城山 ,在縣南二十里。大阜中峙,而兩山環其左右,山脊有城,周二三里,其缺處如門。棋休山 ,一名虯首山,縣東十餘里。

銅山 在縣東十里,接金華之西山。

洞巖山 一名「靈洞」 ,在縣東二十里。

十二曲山 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飛瀑如簾。高眉山 ,在縣東少北二十五里。

金臺山 ,在縣東少北十五里。

紫巖山 ,在縣東二十五里。山上有巖如覆釜,穹窿,深廣可容百餘人,色紫黑,故名。鄉亦以是名。

獅山 在縣東少北二十五里,以形似故名。甘棠山 在縣西南十二里,其山不甚高大。塔山 在縣西南十三里,山頂有伍子胥廟。柱竿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平地突拔,若天柱竿立,為純孝鄉之望山。

瑞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昔產瑞麥,故名。龍門山 ,在縣西三十里。

白石山 ,在縣西四十餘里。其石如玉,又名「玉華峰。」 山腰有石洞,險不可登。

道峰山 在縣西四十里玉華峰前。

硯山 在縣西四十里,壽昌、龍游三縣之界。白露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山半有白石巖。三峰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

白鶴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蟠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山巔有兩石,若雲氣騰起,即有雨。

黃大山 在縣北七、八里。突然高聳,雄踞治後。水山 在縣北十五里。山多流泉,故名。

豹山 ,在縣北二十里。山形似豹,故名。

香山 ,在縣北三十里。山產玉蘭,花白有香,故名。

桂峰山 ,在縣北四十里。

東山 在縣北三十里香溪之東,故名。

解石山 ,在縣北五十里,名小桃源。

盤山 在縣北五十里。其頂平如盤,可一里許。崧山 在縣北五十里。山之半有馬跪跡。玉壺山 在縣北六十里。

虯首山 按《通志》,在縣東十里。

東相山 按《通志》,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牛石山  、茶山   、社山。

椒烏山 按《通志》,「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金龍山  、金雞山 ,按《通志》俱在縣東二十二里。

將軍山  佛山 ,按《通志》,俱在縣西二十餘里。

蜈蚣山 按《通志》:「一名屏風山,在縣東北三十里。」

密山 按《通志》一名佛跡山,在縣東北三十里。翠峰山 仁山 ,按《通志》俱在縣西四十里,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