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范鼎鉉、教諭徐弘彰重建。

五雲書院 在義烏縣二十五里五雲山下。元大德間,樓如浚建。宋景濂嘗游學其間。今廢。永康縣儒學 :按《縣志》:「在縣治西三十七步,本唐故址。宋崇寧元年,詔凡縣皆即廟建學。越四年,有司始克如詔。政和四年重建。元延祐五年,達魯花赤沙班又大其規焉。明洪武二年,詔天下建學,時知縣魏處直、宋顒即元之故」 學而葺成之。

文廟之後為《明倫堂》。堂之東為倉,廟之西為《祭器》。

庫。「從東齋之南折而東出為進賢門,又折而南出,為儒學外門,以達於大街。」 啟聖公祠在明倫堂後,即尊經閣故址。敬一亭在明倫堂之北。五峰書院 在縣東五十里。宋淳熙間,朱紫陽、呂東萊、陳龍川、呂子陽讀書講學處。明正德間,先達應石門、程松溪、李東溪、周峴峰、程方峰、盧一松,共畼王陽明「良知之學於此地。」 龍川書院 在縣東六十里龍窟橋下。宋狀元陳亮築。

綠野書院 在縣東門外。康熙二十一年,知縣謝雲從允士民請,為督憲李公建,有碑記。社學 ,康熙二十一年,改建於舊藩司行臺故址。

武義縣儒學 舊在縣治南。宋崇寧中建於縣西濱溪,後圮。紹興十四年遷今所。明正統十四年燬,布政司楊瓚重修。射圃在廟南。

社學 三所並在城中

浦江縣儒學 在縣東南一里,舊在縣治西南,宋時屢遷。明正德中,知縣鄒輗遷今所。按《縣志》

文廟五間。東廡、西廡各三間。戟門迴廊共三間。櫺

星門三間,敬一亭、尊經閣各三間,在明倫堂後。明倫堂三間,東壁立臥碑,西立「儒學箴。」 博文齋五間,約禮齋五間,門廊、房屋八間,祭器庫二間,齋宿廳三間,戟門東,宰牲所三間,戟門西廚房二間,書房二間。啟聖公祠三間,在文廟西。鄉賢祠、啟聖祠東。名宦祠,啟聖祠西。內泮池,圍三十丈,深一丈;外泮池圍四百步,深二丈。內門、外門各一座,奎映樓一座,即外學門。門外為「騰蛟起鳳坊。」

月泉書院 「宋建,明嘉靖中重修。」

「東明書院 」 在東明山,宋景濂與其徒講學處。社學 在大司之西,房屋三間。

鄉學 按《縣志》為講讀《大誥》而設。本縣隅都共十一所,今俱圮。

學田 按《縣志》總計田三百九十五畝零,地二百一十三畝零,并山塘,今廢。

湯溪縣儒學 在縣治西一百步。明成化中,知縣宋約建。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柯弼重修。

社學 在縣南

金華府戶口考        府志

府總

原額共二十一萬六千六十二丁口。

康熙六年清各省之《地「丈量」 案》內,清出丁共四千二百七十四丁五釐八毫六絲。

實共人丁口二十二萬三百三十六,丁口五釐八毫六絲。

金華縣

原額共六萬七千六百二十七丁口。

康熙六年清各省之地等事《丈量案》內,清出丁共二千三百九十七丁口。

實共七萬二十四丁口

蘭谿縣

原額五萬四千二百九十四丁口。

康熙六年清各省之地等事《丈量案》內,清出丁共六百二十八丁五釐八毫六絲。

實共五萬四千九百二十二丁五釐八毫六絲。《東陽縣》:

原額共二萬二千五百七十七丁口。

康熙六年,清查各省之地等事,《丈量案》內,清出丁共二百八十二丁。

實共二萬二千八百五十九丁口。

義烏縣

原額共一萬六千二百八十八丁口。

康熙六年,清查各省之地等事《丈量案》內,清出丁共五百一十四丁口。

實共一萬六千八百二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