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銅錢嶺 距城三里

仙岩 在城東二十里,中空,可坐數十人。「小靈岩 」 ,在城東二十五里,橫山之右。山本培塿,下有蔭室如岩,貿石者因而深之,旁有偃王祠。

九仙岩 在城東五十里。峻峭百仞,狀如屏倚其中,四處撐柱為屋,竈突水甕,略可數紀。舊有木梯攀援上引,歲久無存。

「師姑岩 」 ,與「九仙」 相對,尼劉鐵磨倒植而化之所,岩下可容數百人。

道岩 在城東三十里,俗名「大岩」 ,與九仙岩相望。

四果洞 在臨江鄉,抵常山界,洞門方數尺,水從中出,溉田十餘畝。

太真洞 ,在城北六十里,洞門廣五尺,深百尺餘,內有玉泉。

靈龜洞 ,今名「太乙」 ,在玉泉之芝溪。洞門高丈餘,中廣五丈。詰曲行里許,至石龜塘,僅廣二尺,中有石龜,色青黃白,鄉民嘗迎以祈雨。

碧雲洞 ,舊名「蔥嶺」 ,去靈龜洞不遠。山之坡前有一穴,直下二十步,皆石岩。中有潭,廣三丈,里中祈雨之所。

朝陽洞 ,去芝溪五里,洞門僅三尺,其中石際水瀧,深不能測。

蜘蛛洞 :在城北四十里。

白塔洞 在芝溪。源去城九十里,內有龍潭,深不可測,日夜水滴,凝成白鵝管石似塔形,故名。東溪 在城東九里,源出紫微山,沿周公源過相思源口,循九龍山下響谷至石室堰下,東北流合為信安溪。

西溪 亦名「信安溪」 ,距城二里。源出開化祈門之百濟嶺,合歙之水,從仙霞嶺過峽口紅橋渡,歷江山至雙溪口,與常山開化溪合,環城以過柘溪 ,又名「糜溪。」

長源溪 經葉坂至蠻壇,入石塘上溪。浮石潭 ,在城東北五里,溪中有石高丈餘,水大至亦不沒。

帝王灘 在浮石潭下。昔明太祖駐蹕於此,故名。

彭湖 在城東十五里。俗傳有彭氏竈下忽若生筍,斸之流血,已即大雨,傾陷為湖。廣數百丈,袤五里餘,通石室,水深不可測。

木湖 :在城東四十五里,乃龍游清皎湖之表,匯水至此。

井湖 在城東三十五里太平寺側。長五里,廣百餘丈。

蒙泉井 在府平山堂後。其泉深清香美,煮茗極佳。舊有亭欄,今廢。

太白井 在城西隅金鐘巷口。

惠通井 在城西隅竹巷口。

義井 在城北隅北樓巷口。

《開明泉 》:在城東隅開明坊。

蓬萊泉 :在城東隅烏橋南。

朝真泉 :在城東隅朝真橋。

長街泉 :在城南隅狀元坊口。

貢院泉 在《城北隅》染局前。

茭池 在郡治

龍游縣

龍丘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又名「九峰。」 有九石黛色,狀若蓮花。山岩旁有二石壁,皆百餘丈。山際復有岩,名「三疊。」

東華山 在縣東二里

岑山 在縣南一十五里。其山自金華望之,正當其面,故號「婺女照台山」 ,邑中視之如筆架,又呼為「筆架山。」

雞鳴山 ,在縣南三里。昔呂防登山,見雞鳴叢棘中,羅得白金數百鎰,輸之官。後防三子皆高科,人以為祥。

三疊山 在縣東三十里,中有石室,又名「相岩。」 方山 ,在縣東四十里。山形方正如冠,產茶,味絕勝。

靈山 ,在縣南四十里,舊名「徐山。」 山下有溪,溪外有徐偃王廟。

白石山 ,在縣南四十五里。山有圓石,聳二十餘丈,其色純白,故名。唐常以此山名縣。

唐台山 ,在縣北四十五里。下有台山寺、旗鼓山 。旗鼓兩石峙山夾立,旗赬色鼓高二十丈許,去縣南十里。

杜山 在縣南十里。相傳唐杜如晦隱此。有白馬嶺、鼓角樓、下馬磡、洗馬池。

石壁山 在縣東三十里縠溪。有《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