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39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馬報山 在縣東十五里。上有徐扶風祠廟。聖壇山 在縣南三十里。山勢聳拔,高五里,登其巔可見數百里鳥道盤旋,名「十八曲」 ,上有天生池。

塔山 在徐山下。溪中孤嶼峙立,四水交流。天堂山 ,在縣南四十里。

舉嶺 在縣南二十里

虎墓嶺 在縣南二十五里。

三元嶺 ,在縣南六十五里,高三里,通處州。「梅嶺 」 ,在縣北五十里,嚴州壽昌縣界。

豸屏峰 在縣北四十里。山頂有廟,祀真武神。翠光岩 在縣北溪次,廣二丈。

縠波岩 在縣北五里。廣五丈四尺,深三丈。鸑鷟岩 ,在縣西五里。梁時有異鳥,紫質,五采,羽族聚而隨之,故以名。下有潭,深百尺,中多巨魚。

白佛岩 在縣北四十里。廣五丈四尺,深四丈七尺。

烏石岩 ,在縣北四十里。廣五丈,深三丈,有水自上滴下,冬夏不絕,高可望數百里。

庵堂岩 在縣北三十五里。山勢迴抱,有岩深廣十丈許。

湖岩 ,在縣東十五里。石山橫截水面,其下深岩窈然,半入水中,深不見底,上築浮圖

野湖墩 在縣西十三里。廣環二十餘丈,高十丈,獨立江濱,花草蒙蔽。

筍墩 在縣北六里茶淤,圓石正立溪中,與野湖墩相對。

築溪源 在縣東二十五里。其源出松陽界大方山水,北溪七十里合馬報溪入縠溪。相傳為偃王避地,築室于此,故名。

盈川溪 :在縣西南三十里。

縠溪 出西安,合江山、常山之水,經縣之西團石潭,匯于翠光巖下,東流八十里入蘭谿界。唐武德間,置縠州於此。

靈山港 在縣東南一百步。發源自處州遂昌入邑境,逶迤北注九十餘里,經靈山下,遶縣郭南,而東入於縠溪。

石壁潭 :在縣東二十五里。

團石潭 在縣西二十里,有石出潭上。

楊侯潭 在縣南五里。潭側有巖,深丈餘,廣四丈許。俗傳潭內有巨魚數百,大與人等。遇歲旱,縣官使巫乘牛入水,激其波,雨必應。

五百人湖 在縣東三十里。周迴二里,深二丈。相傳昔有五百人入此取魚,得魚狀絕異,遂羹之,旋得缶,以為金,又共廢之。已而水暴長,五百人俱沒,因名。

清湖 在縣西二十五里。

瀫水 在縣治北五里。其源會開化、常山、江山諸水,沿郡城并西安眾流以入境。

呂公井 在縣南二百步,廣三尺五寸。世傳昔有異人至此而渴,以杖破地,有泉湧出,飲之而去。後雖旱,井亦不竭。

岑山龍井 在縣南一十五里。

龍鬚岩龍井

青葛澳龍井 在縣南四十里。廣丈餘,深不可測。上有爆泉,遇旱取水則雨。

江山縣

江郎山 在縣南五十里。山有錦、文三石峰,俗傳有江姓三昆弟登其巔,化為石,因名。

西山 在縣西一里,高四十丈,週迴十里,岸然高出,林木薈蔚,與縣治相映帶。

景星山 ,在縣南五里。高四十五丈,週迴五里。本名「突星」 ,後改今名。

騎石山 ,在縣西二里。高四十五丈,週迴四里,與景星山相向。

漸山 在縣東二里,俗號「大靈山。」

神仙山 ,在縣西三十四里。

馬鞍山 在縣西四十五里景星鄉。

徐王山 在縣南景星鄉,三峰秀峙。山之東趾有押衙塢,相傳堰王駐兵此處。

徐山 在縣南四十里常山鄉。山之巔,西有徐姓所營塔,有岩可容數十客。

步虛山 在縣南十五里紫極宮前,巔有壇。鶴鳴山 距縣二十五里,山巔有泉不涸。安定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高二十丈,週迴十里。

洗仙山 在縣南四十里,俗名「泛青山。」 高四十丈,週迴五里。有漁者見洞口有道人,手招之不進,道人旋揭巨石,窒其門。

聖堂山 ,在縣南五十里。高八十丈,週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