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炯炯皆在目。寒碧冷相射,秀氣還可掬。哦詩三伏中,清風起幽谷。只恐吹我衣,化為雲錦服。汗流湜籍輩,上下相追逐。

釣臺 在縣南毛巖左,邑人方伯李寅建。將臺 在二十七都南田嶺上。都憲阮鄂建。煉玉軒 在仙都,羽士修鍊之所。

「金蓮館 」 在仙都,元虞集書額。

禮斗臺 在白雲洞山巔。李仁卿詩:「道人頂禮七星壇,天風吹月秋漫漫。倚劍步虛乘鶴去,空留仙址在雲端。」

松陽縣

舊市 在縣西二十里,原松陽縣故址。唐貞元間,始徙今治。舊縣址至今猶存。居民稠密,猶如疆鎮。

明善書院 在舊市。宋淳熙九年,朱文公為浙東常平使,行部至此,講道之所。

天師渠 ,在縣西三十里卯山頂。

放生亭 在縣南一里大溪旁。今廢。

手詔亭 「在儀門內。」

「種秫」 亭 在知縣宅。

信美堂  、「眾芳亭  」 、「樂意亭 」 「今並廢《遂昌縣》。」

蓮花漏堂 在縣廳之側。宋隆興中,知縣王綜建。

嘉瑞堂 在縣廳之西。宋嘉定中,左藏司馬掀典是邑,因季夏嘉蓮呈瑞,雙花聯芳,秋禾有一本生十八莖,莖生八九穗,因建是堂。掀,溫公之孫有德政,邑人潘材為記。

對吟軒 在縣廳側,縣丞韓允寅建。

舊學址 在縣西,今為「社學。」

雙峰閣  、登瀛閣 乾道中,知縣李大正修學,建登瀛閣。慶元間,遷登瀛閣於講堂後,拓地鑿池,立橋,如泮宮之制。撤講堂後直舍,增卑培高,移閣其上,名曰「雙峰」 ,以增文筆之秀。縣尉朱正大建,邑人張貴謨《記》。今並廢。

舉春亭 ,在縣東一百步。

結駟亭 ,在縣東二百步。

鎮守司 在縣東畔。今基址尚存。

蔣公湖 在縣東二十里。廣袤四千八百步。世傳五代時蔣都鎮居其地。一夕陷為湖,舉家溺焉,鄉人祈禱有應。紹興初,湖淺,民請為田以贍學,存其中之深者五畝為靈跡,猶有柱端在水底,今湮塞無幾。

放生池 在儒學東兩堤間。西接官塘,北有亭。今廢。

煉丹井 在瑞山。六朝時有異人煉丹於此,丹成而去。

得月亭 在縣治前,有《十八景》。

《半山亭 》在妙高山之半。

清華古閣 在二都西明山。

廓然亭 在二十二都

雙清閣 在四都

《綠玉亭 》在兌谷包山下,舊名「綠漪。」

牛頭庵 在牛頭山頂,葉法善所刱。山有石碁子,世傳法善與道侶奕,局終,擲碁子於地化為石。後人於其地得石,每一石中有小石碁子,初出土尚溫軟,就擘取,可足一局。

石老巖 在邑西,人跡罕到。間有樵者捫蘿而上,言其絕頂出泉為池,有二金色鯉魚,或隱或見。又有花一株,青紅兩色。

龍泉縣

丹青閣 在縣治,今廢。關杞詩:「畫棟飛簷屋數楹,上臨山色下溪聲。等閑題作丹青閣,未必丹青畫得成。」

最高軒 在縣治後九姑山,盡得一邑溪山之勝。舊有二丐者,手足攣甚,忽遇異人而愈,因創庵於上,名曰「道庵。」 宋治平初,邑宰范純孝嘉其超覺,易為最高軒。當縣治之虎山,陰陽家以為忌,故廢之。

桂山書院 在縣西五十里。宋端平間,邑人張奉建。

仙巖書院 在縣西五十里。宋咸淳間,邑人章奉權建,後廢。

笏洲書院 在縣南三十里。宋端平三年,太學生趙宗璡請於朝,建縣郭河南,祀朱晦庵先生。以其地面沙洲,形如笏,故名。元至元十五年,燬於兵。十六年,邑人季正徙今址。後並廢。

「肅民」 亭 在縣前鼓樓南。

簡稅亭 在尉司之西數步。

三賢堂 在玉峰寺。宋宣和間,邑人為邑令沈希稷并監考場,攝丞陳沔、國學進士葉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