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濱大海,西接瀛州。首石峙北,長江經南。六平削玉,十洋成市。「紫微、文筆,立其左右。龜麟」 、《太常》,揖其前後。馬江瀉空,鶴嶺決雲。
連江縣
「三台外輔,五馬內朝,蝶案沈水,筆峰聳天。」 《羅源縣》。
《四明》角拱,三台臂揖。鳳山屏後,席帽環前。兩溪左蟠,三山右繞。
永福縣
千山環揖,雙流帶繞。展旗左聳,高蓋,右擎弧矢。羅前,磨笄擁後。
福清縣
東薄大江,西連巨麓。雙旗五馬距其陽,鷲峰金翅敵其陰。
福州府星野考 府志
府總
按:《周官》「保章氏以二十八宿次舍分屬九州,而曆數家又以周天十二辰次為緯,二十八宿為經,十二國分野應之。」 二說較若臚列。要之,天成象、地成形,實相符者也。《禹貢》有云:淮海、揚州東南際海皆其域。閩服故隸揚,要亦濱海而南,於地為吳,於星應丑分星紀之次,牽牛、婺女之度。乃古今持論紛如,有謂自斗十二度至婺女七度者,《帝王世紀》也;謂起斗十度至女五度者,費氏《易》也;謂起斗十六度至須女二度者,蔡邕《月令章句》也。而《晉天文志》《唐地理志》其辭不一,顧仰窺俯察,吾福當起於女四度,訖牛之七度而止。乃說者曰:「星紀在於東北,吳、越實在東南,疑無與於牛、女。」 然梓慎以星紀失歲而占,宋、鄭、史墨又以「星紀得歲而卜吳、越,兆有必先,應皆如響。」 是十二次配九州,未甚爽也。
福州府山川考一 府志
本府。〈閩縣侯官縣附郭。〉
九仙山 在城東南隅。城中有九山,諺曰:「三山藏,三山現,三山不可見。」 按《閩書》,是山與候官之烏石,粵王其現者也;羅山與候官之冶山,閩山其藏者也。又有隱隱磅礡於闤闠間者,曰靈,曰芝,曰鐘,故曰不可見也。山舊名于山,高百十五步,周迴三百十步,以漢何仙兄弟九人得名,故名九仙。按九仙不載傳記,相傳本「臨川人,九人皆瞽,惟長者一目上豎獨明。後相率煉丹,以飼湖中鯉,鯉盡化龍,九人各乘一去。今仙遊縣之九鯉湖是也。九人始入閩時,蓋居此山。」 又云:「漢武帝時,齊少翁以巫鬼事得幸,九仙之父詣闕直諫,九子力止之,其父不聽。少翁事敗被誅,武帝召官其父閩中,而九子因得至閩中,煉氣成道。」 又云:「九仙父任俠好氣,從淮南王游,淮南王善之,談議寖廣。九人懼其及也,數諫父謝絕,王父不聽,去而入閩,煉丹仙遊縣之湖上,丹成仙去。及王敗,父南行求子不得,而死於巖山。」 今仙遊之何巖是也。山又名九日山。《閩中記》云:「越王無諸九日宴集之所,有大石樽尚存。」 山中之峰曰鰲頂山,巔直石壁立,可表裡望閩城。宋陳誠之讀書於山之嘉福院,後狀元及第,閩人又呼曰「狀元峰。」 旁有玉蟬峰,南有小華峰,勢皆卑於鰲峰也。山有三十奇:曰集仙巖,曰磊老巖,曰躍馬巖,曰獅子巖,曰梅嶺,曰仙人座,曰祈雨僧真身。祈雨僧名義收,後梁時人。貞明三年春不雨,至五月,義收以膏爇指不雨,積薪通衢,期七日自焚,炬舉而雨。後遊洪州,將歸,人共遮留,迺截左臂付之曰:「吾去後不雨,出禱必應。」 曰杏壇,曰石門,曰青牛洞,曰棋盤石,曰醉鄉石,曰仙羊石,曰平遠臺。有巨石,刻「平遠峰」 三字,曰野意亭,有孟庾、韓世忠像。孟朝衣,韓戎服,建炎中塑。曰金粟臺。宋郡守程師孟取王氏塔中所塑金粟像名,後守元絳篆「金粟臺」 三字於石。最後絳侄積中為守,繪金粟像。臺側曰喜雨臺、曰九日臺、曰琴臺、曰廓然臺、曰三山閣、曰攬鰲亭、曰一華亭、曰四徹亭。慶曆中,令沈邈所名。蔡襄有詩:曰龍舌泉、曰煉丹井、曰浴鵝池。《古記》云:「雷震穴成丈餘,不知泉脈所出,夕時鴉群來浴。」 曰石龜池、曰雙石祠。石有二,青色,偽閩以為雙龜,名曰「龜七郎」 ,靈而封之。其始封光威振遠將軍。會同十年,以閩府承平,復封為安境侯,曰「政和萬壽道藏。」 宋政和四年間,尚書黃裳奏請建飛天法藏,藏天下道書,總五百四十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