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鳳凰山 有香巖寺。西為清泉山、末山、石山,皆在平田中。

高安山 ,清泉支山也。其西有祭酒嶺。五代時湛溫事王延翰,官御史大夫國子祭酒。王審知養子延廩,與延翰有隙,遣使來覘,延翰命溫往餞,且鴆之。溫至嶺下,飲鴆自斃。閩人哀而葬之,遂以名嶺。過洪山橋,有嶺曰「東岐。」

石門山 二山對峙,中貫清溪,望之如門。傍小阜,曰「超山。」 又西為龍潭山,山有潭,龍居之。歲旱禱雨,蠟磁瓶之口,懸而下之,以有無得水,測雨候。潭中群魚遊泳,無敢捕者。有靈石四,若龜、蛇、劍、印,溪源之水出焉。

西山 中有瑞應二潭,又名「龍潭山。」

洪山 即洪塘山。其曰瓦埕、東岐、玅峰、佛樓,皆濱於江。東環清溪,亦以洪塘名。

玅峰山 在洪塘江上,有玅峰寺,松石幽邃,可以眺遠。宋林遹讀書於此。遹有集四十卷,名《玅峰集》玅峰佛樓之間為石倉園,明邑人曹學佺之園也。

旗山 其形若旗,與鼓山東西遙望,上有仙人石,下有勾漏洞,溪流遶前,南折十餘里為南嶼,民居鱗次,如一市廛。嶼有鑪峰石。

仙宗山 在旗山南白鶴山,松逕縈紆十數里,澗流有聲。五代唐同光二年,建仙宗院。

梅埔山 下有鍾潭。舊《志》:「潭有鍾,唐貞元中,僧惟亮欲取之,見蛟龍出沒,遂不敢近。其木多梅,梅溪之水出焉。」 又西為小箬,界於古田。

《永隆庵》山 峰曰「玉几」 ,又拖西為「雪峰。」

雪峰山 去城一百八十里,高四十里,蟠據候官、羅源、古田、閩清四邑,舊名象骨峰。唐乾符中,禪師義存居之。王氏入閩,問師:「象骨何奇?」 師曰:「山頂暑月猶有積雪。」 王曰:「可名雪峰。」 遂名其山。下有鳳凰岡、烏石嶺、應潮泉、鰲山閣、枯木庵、留香臺、乘雲臺、無字碑、準提塔、望州亭、臥雲臺、文殊臺、白雲臺、蘸月池、湯泉水、磨鞭鬥石、虎跡石、萬松關、羅漢巖、化城亭、豐澤潭,皆奇勝。鳳凰岡,院主山也。應潮泉,廣二三尺,四面皆頑石,有數沙眼,潮上則涓涓出。鰲山閣,義存識成道之由也。枯木庵,義存所趺坐處也。留香臺者,僧敗絮所留香也。敗絮瘡毒遍膚,每剝痂血,放穢几席,不堪其惡。主事遣之,獨鄰榻,憐之而送之門,已去數里,謂曰:「荷君意殷適,留香相報。」 比還所坐處,異香襲人。乘雲臺,僧希運與二僧同登,轉盼間,其僧忽騰雲去。希運訝然曰:「早知其然,當斫其脛。」 準提塔,義存所預造也。蘸月池旁有古杉,迺王審知與義存手植,皆數十圍。義存植者直而參天,王植者樛而逮地。水磨磨下無雀。義存題云:「庵前永日無狼子,磨下終年絕雀兒。」 至今信然。豐澤潭有龍,二年一興,興則暴雨漲溪,沖梁突岸,迺鐵纜,纜之,上鑄鐵佛,縫罅皆飲以鐵。其旁諸山曰丁山,山勢橫去,一麓沖出如丁字,曰松嶺,曰雙髻山,唐師復出家於此。山巔有鰲峰嶺,嶺下有聖湯,又有湯院,石在土中,閩人掘取供玩。

龍臺山 即候官市,與赤塘山對峙。其西為竹崎,為唐舉山。其傍山曰「南山」 ,曰「雲頂」 ,曰「下崎」 ,緣亙數里,界於閩清。

嶼頭山 去城七十里,又曰花嶼。周圍有六橋焉。其西有芝田山、斗門山。有嶼曰月嶼、董嶼、環嶼。《方輿記》云:「月嶼出蟟蛤,號蟟沙。」

大象山 在旗山西。蹲伏如象,頂有觀音泉,傍有尋山、蘇岐山,皆濱浯江。

崎頭山 在象山東。上有仙人石,下有橫長江,曰「浯江。」 山半俯瞰清流,有磯石臨水,曰「醉魚。」 又有石如鐘,下懸於江,曰「懸鐘。」

古靈山 ,一名「古靈」 ,一名「大帽」 ,一名「席帽。」 千峰奇峻,前有文筆峰,特峭拔。宋陳襄居之,今有祠。山腰石室曰「太乙巖」 ,一名「小方廣」 ,一名羅漢祠。山西南隅有甘泉,出石竅,可飲二十人,多生藍草。又有後灣渡、月山崖、安德泉、碧玉潭、贊公房、落鏡橋、小天台、盤龍石、逗雲亭諸勝。月山崖崖如半月,安德泉懸崖,甘冽如匡廬瀑布。碧玉潭水流清駛,潭底五色石子,燦若機錦。山南麓為福頂山,有古靈廟,廟神曰「正祐」 ,唐天復三年降靈義興社,後遷此,土人因以「福頂」 名山。

龍湖山 俗名「土牢。」 在崎頭山西,與古靈隔江對峙。下有溫泉。又有龍湖,傍有小臺山,過此為永福界。

靈光山 舊有靈光寺,有橋曰「靈光橋」 ,溪曰「洞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