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溪 溪有灘,舊名洪瀬,宋令李堪取陸士衡「飛泉漱鳴玉」 之語,改為鳴玉灘。下有磨劍石,讖云:「劍石平,出公卿。」 宋令劉元亮平之,刻字曰:「劍石已平,公卿出焉。」

感溪 一名錦溪

橫溪 有橫口、東、西溪。

甘溪 古名「藍溪」 ,流入東溪。

囦溪 。溪流自縣出,與嵩溪會,名水口溪,關曰「囦關。」 宋轉運使楊克讓所遷縣治處。其北有巖,巖上有庵,庵前有塔,名「塔嶺」 ,一奇勝也。前有石珠一圓。明嘉靖中,延郡司理徐珪謁祠下,心頗自異。未幾,疾忽作,夢與神款,翼日遂愈,因酬以詩。萬曆中,鹺使蕭敏道自言結髮應試時,夢人授一石圓如珠,大二寸許,命吞之。既寤腹微懣異之。既官,於是一日過庵,見石列香几上,如夢所吞者。問厥從來,守庵具對。自詫其驗。

《渙文》渠 ,昔人鑿之,為邑襟帶。

閩清縣

大湖山 山半有湖,約半里許,漢徐登、趙昺得道於此。

鳳凰山 以形名,宋陳祥道居焉。下有起傅巖,祥道弟暘隱其處。後以賢良舉,鄉人名巖曰「起傅」 ,蓋以方傅說云。

《猴山 》山下有坑,水流相遞,猴猿所窟。

白雲山 山有仙峰,巨石有寺。《夷堅志》:「閩清縣白雲寺西廊有輪藏,名千福,王氏據閩日所建也。淳熙中,寺僧以殿柱朱漆暗淡,命工視其故時所用漆,略與木不同,隱隱有紋,引手剝之,見寶珠一顆在柱中,現入定觀音聖像,相貌端嚴,極為明了,觀者無不稽首敬禮。」

石竹山 ,在鳳凰山傍。山半有靈壇,石巧如畫屏。

朱頂山 唐乾符間,山下有業錫者,家畜馴鶴,旦輒飛翔山間,因號山曰「朱頂」 ,林曰「白鶴。」 留錢山 ,唐乾符間,一夕山錚錚有聲,天雨,錢不可量數,林木旦視皆折。

鍾南山 在臺山南,上有巖曰盤谷。昔有二人裹糧深入,憩草屋下,忽一人出芋數枚,煨落葉相啖,明失其處,但見落葉盈尺。上題詩曰:「偶與雲水會,不與雲水通。雲散水流後,杳然天地空。」 山中有度仙橋,舊傳黃天谷訪徐、葛二子於此。偃草山 ,山草分兩偃,其一偃上,其一偃下。舊傳永福有張聖者,宋紹興間為白雲寺頭陀。飯牛山下,見仙人圍棋山巔。往視之,仙人尋去,奔追不及。既悵且勞,臥地而滾。滾而下者,草偃而下;滾而上者,草偃而上。雖經鋤,復生如故。臺山 ,縣之主山也。

玉臺山 ,唐時有楊姓者煉真於此,鄉人築臺祀之,名「玉臺仙人。」 傍有井,中產蜥蜴,可以禱雨,或曰蟄龍云。臺後有石鼓,扣輒鳴。

名山 山產名花異果,逸人薛丕居之,或傳其仙去。一名「逸人山」 ,一名「薛丕山」 ,一名「薛仙山。」 大帽山 接永福界,峰巔舊傳有鼓聲,或月一二鳴,或經年鳴,歲旱禱雨於此。其下為白面山,有山石璧玉白色,望之隱隱如人面,是出甘泉、石屋,山 巔有石屋及棋局、仙跡。

鍾湖山 山半有湖,泥如浦漵,是生蘆荻,有積水,其味特鹹,應潮盈縮。相傳「湖中有鍾,下有鍾潭,蛟龍出沒。」

芹山 ,白玉蟾煉丹處也。

鶴林山 ,上有鶴林院,唐開元僧悟皈置。院之前岡,峭拔獨立,古號華表,故以「鶴林」 名院。鼎峰山 界永福、長樂二縣,梅溪環流其下,有巖曰雙巖,下有龍潛焉。宋邑人林正卿構龍門庵於山陽。黃幹《記》:山折二支,迎而相向,俯而相就,卒而交互,以入於海。溪之水沿山而流,若往而俯,若抵而觸,若渟而溜,莫知其所自出,如是者十餘里,然後聳為雙岩,瀉為三灘,崖東灘駛,崒嵂澎湃,露怪呈奇,不可名狀。

檉峰 北通尤溪,有巨檉焉。

烏石巖 在縣西南。巖勢長峻,登其巔,眾山在目。

白巖 高數百丈,世傳為趙真君壇。雙峰對峙,宛若洞門。巖下有石榻棋局,時聞仙樂縹緲聲。龍爪石 石勢穹然,下有澄潭,紫雲時見。相傳昔嘗禱雨於此,有龍懸一爪於石,大雨隨至,乃立祠祀之。今爪痕猶存。

梅溪 源出永福縣境,由縣西五里入江,江水濁而溪水清,縣所以名「閩清。」 其地多梅,故以名溪。上有昭顯廟,神姓陳,事王審知,有功於閩,民為立廟。宋天聖間,淫雨為沴,民居高陵皆墊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