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在其下獨不為害
演水溪 源出尤溪,流入梅溪,溪中有仙人坐化石,舊傳張聖君卒其上。石傍有穴最深,曰「九龍潭。」 歲旱禱雨多應。潭中遊魚群聚,雖洪潦漲溢不散。
瞿曇溪 源出永福縣,流入梅溪,溪傍有佛跡石。
洛洋溪 ,溪崖磐石之上,有仙人跡,傍有石臼。鐘湖 ,相傳「湖中有鐘」 ,故名。
古井 宋祥符間鑿其泉,來自臺山之下,清洌甘美。
長樂縣
南山 。山勢迴環,有巨石如鼇,載物俯伏其巔,又名登高山,以邑人重九登高於此。宋孝子鄒異者,廬墓山下六年,有甘露芝草之瑞。元祐間,舉明經,有司改其里曰賓賢,坊曰文行。其南有五峰並峙,曰五馬山。三峰並峙,曰三峰山。首石山 ,山巔有石,高二十餘丈,廣數步,中有泉穴,四面窺之,皆見水。又云「四水石山,山」 有時鳴。古讖云:「首石山鳴出大魁,十洋成市狀元來。」 明永樂十年,是山適鳴。會三寶太監鄭和下海通西洋,駐軍十洋街,是科邑人馬鐸應之。戊戌又鳴,邑人李騏應之。
龍泉山 在縣東南。中有五峰:曰臥牛、曰仙冠、曰品石、曰梯雲、曰蓮花仙冠。麓有巨石,朱文公勒曰:「朝陽,有唐時龍泉寺。」 初,邑人王氏子少時事龍泉禪師,師令浣布,見青黃二龍戲井中,翫之。遲歸,師詰之,遂以缽探二龍獻師,師以為神,薙髮住洪州百丈山,稱百丈大智禪師。山南連福州湖山,其峰曰獅子石,曰梯雲。其傍山曰「石馬」 ,曰「桃坑。」 宋人鄭申之結樓梯雲之下,文公名樓曰「聚遠。」
越王山 ,高一里,周圍三十一里。越王勾踐七世孫無疆,與楚戰不利,子弟或為王,或為君,散居南海上,此其一也。其傍曰靈山,有嶺曰古爛董奉山 。漢時董奉煉丹於此,中有董巖,又曰董平山,又曰董峰山,又一名福山。《郡國志》云:「上有神人,披髮裸身,見者必福。」
溪湄山 在縣之羅山。有寶山、雲石澗泉、龍潭津、南陽耕諸勝。山頂有湖,廣五畝,相傳有巨蚌剖之得珠,是名「珠湖。」
龜山 。山有白龍巖、石人峰、獅子石。山下有白雲溪,山中有竹林寺。唐大中中,戶曹林勣觀捨宅為之。勣觀故居龜山下,種竹十畝。大曆二年,有釋江照遊衡山雲峰寺堂,食頃,缽中忽見五色雲雲。中有寺,寺有牓,題曰「大聖竹林寺。」 於是勣觀以其所居有竹林,遂捨焉。有白蓮、慈氏、上方、鄰溪、華嚴、慈雲、普雲、地藏、龍溪、瑞雲、觀音、文殊、普賢、天冠、白龍、龍丘、釋迦、白雲、寶積、靈源、泗洲、歸雲、延壽、香巖、彌勒、凌雲、龜石、廣平、彌陀、積翠、藏院、懺堂、乾懿、功德、育王塔、羅漢院,凡三十六庵,至宋併為禪寺。寺有藏經五百餘函,其一乃乾德中巨螺,乘之浮海,得而發之,為《妙蓮經》也。
罏峰山 形若香爐,一名「爐煙山。」
芝山 一名大山,中有二潭,山陽曰白龍,山陰曰祥雲。昔人見二龍起演江,白者歸山陽,黑者歸山陰。又常於潭側獲卵殼斗大,五色元黃。舊《碑記》:「王想之以瑞芝,見其宅,捨而為寺。」
「柯林山 ,宋鄭洙居其下,洙以三禮出身,因名其鄉曰喬柯,故山曰柯林。」 其峰曰龜峰,曰紫微,峰色奇秀,下多居人。又一峰對峙,曰翠微。鴈峰山 在嚴公湖上,而宛在水中央。其小阜曰蟹山,湖傍山有勝跡六,曰六奇,有潭曰石鼓,鹹潮不入。嚴公湖者,西湖也。《宋三山志》:「陳太建元年,長樂嚴光之子恭客於維揚,舟次江」 滸,市黿五十放之。光家居,一日,見披黑衣者五十人,送緡錢五千,曰:「君子維揚所附。」 及恭歸,問之,無有,乃悟市黿之故。光遂捨宅為寺,鑿田為湖。鄉人名寺曰「嚴寺」 ,湖曰嚴湖。
洋門山 ,「成化十八年大雨崩裂,壓死居民數十口。」
大邊山 ,一作「岱邊」 ,上有巨石十餘丈,有泉清洌,旱禱輒應。又有石如麟,曰「麟石。」
龍門山 :一名「翁山」 ,一名「半占山。」
阮山 其麓有平楚,廣十餘里,名曰「古縣鼎峰山 」 ,界長樂、永福、閩清三縣間。
郎官山 山極高峻,達於石尤嶺,以通福清。傍諸山曰「七巖」 ,曰「溪湄。」 溪湄有十勝,曰愨頭石,曰筆架山,曰寶山雲,曰珠湖月,曰文筆峰,曰石澗泉,曰「龍津釣,曰馬嶺樵,曰南隅耕,曰西崙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