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患之水出焉。又有靈寶觀以祀林真君亥光。亥光於此煉丹,丹成騎虎上昇。

回頭山 山下里人,一日樵薪只供一里之用。夜夢以問帝,帝悉勦其鄉山為「回頭」 ,若兵禦之。天明見尖如鎗,一一向北。

海壇山 在縣東南大海中。其山如壇,又以其有嵐氣往來,名「東嵐山」,約百餘里,周可三日行。控環島七八百里,於岐海中最大。唐牧馬地。宋初,置牧馬監,尋以《駑駻》罷。皇祐中,許漁民耕墾。淳熙中,有戶三千矣。元戶滿四萬陞州者,以海壇諸里佐之也。其山南曰黃崎,曰紫瀾,曰牧土,曰砦頭,曰沆頭,曰大小鰲綱,為三十六派湖環巒如。陀。其東高者曰「軍山」,東北可望鼓、旗二山,西南睹漳、梁等處。左有東嵐瑞湖,中有一團平坡,積雨不溢,久旱不涸。春有靈芝草,夏有雙頭蓮,秋來蘋蓼吐,冬至石花鮮。右有顯跡湖,潭分出三十四凸、一十二凹,深處沙善沒人,淺處長流,有龍窟焉。元庚申交,馬產駒,以貢於朝。有葫蘆澳,其黿鰲高於人,魚鱉不可勝取。有碧沙洋,產人參、百花砦、鍾門三鎮。街衢闤闠,景物繁華,而科第人材,鍾門為盛,蓋海表名區也。水馬山 有石如舟帆,曰「石帆石」,上泉甚甘。南交山 在大海中。

蒜嶺 山石間多產蒜苗,或曰山形如蒜瓣。南有漆林書堂,唐翁承贊、承裕肄業之所。又有晝錦亭。嶺西有石馬峰,刻「石馬泉」 三字。

常思嶺 界福清、閩縣間,故名「相思嶺。」 由石竹山北至常思嶺三十餘里,間皆崇岡壯岳,峰骨怒立,巒岫欲舞。

傀儡嶺 下有應石如傳聲之谷。在嶺北驛路傍。

《石尤》義泉嶺 上有「孚應廟」 ,其神姓陳,能禁虎為暴。

五周巖 界閩縣,上有棋盤仙跡,相傳有兄弟五人隱此,後俱得道上昇。

仙舉巖 ,山界永福,峭拔千仞,與靈石九疊峰對峙,有仙人隱此。其巔有石巍然。又一石穴,泉源不竭,傍有石如鼓,扣之即鳴。

七仙巖 相傳有七仙隱此,洞口雖狹,內通長樂縣界。

《馬頭石 》,石如馬頭,旁有石如筍,遠望若馬繫其上。

南匿嶼 嶼稱里者三:海壇、江陰、南匿也。上有廛市,所產鹽差淡,以滷魚勝他鹽,今內徙。雙嶼 ,江陰嶼也。有壁頭巡檢司,以其二山突起海中,故名。山有古井,甘冽宜旱。有蔡道人巖及百年洞祠,又呼「仙嶼」 ,今皆內徙。

塘嶼 。是嶼與草嶼率近南匿,一曰大姨山。《宋志》:嶼在昭靈廟下,光風霽月,窮目力而東,有碧色拳然,乃琉球國也。每風暴作,釣船多為所漂。一日夜至其界,其水東流不返,莎蔓錯織,不容轉柁;漂者必至而後已。其國人得之,以藤穿其踵,令作山間。蓋其國刳木為盂,乃能周旋莎蔓間。今海中大姨山夜忌舉火,慮其國望之而至也。

鐘山嶼 ,即海壇中鐘門嶼也。或曰形如鐘;或云昔有鐘沉嶼傍,潮退猶隱隱可見。山四圍鹹漲,獨此水清淡可飲。近嶼石高二丈如媼,名老媼石。石前有石天井,方廣二十丈;中有石眼,深與海通。

《祭苗墩 》,王審知《祈穀之所》。

「海江口 ,源出故興化縣界,流為百丈溪,至金應鋪為無患。溪東流二十里,合石塍溪,至水陸寺,合東溪,經縣之阿頭,瀦為琵琶洋,十餘里入海。」 《夷堅志》:「海口林夫人廟,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廣大,而靈異素著。賈客入海,必禱求陰護,遇惡風遙望,百拜乞憐,有神現檣竿,遂以無事。里中商民吳育山木甚多,一客指」 某處欲市,吳許之,而需錢三千緡,客酬以三百,吳不應。客去,是夕大風雨至,忽吳氏啟居,有三百千錢整疊於地。外人來報,昨客所議之木,已大半倒折。往視其現存者,每皮上皆書「林夫人」 三字。亟詣廟瞻謝,見群木有運至於廟壇者,遂舉此山之杉悉以獻,仍挈原值還主廟,助營建之費。遠近來者紛集。廟宇殿堂宏偉,樓閣壯麗,甲於閩中。龍江 在福清縣,舊名騾文江,後改名龍江。上接龍首河源,下通東南渤海,橋曰龍江。嘉靖中,倭蹂閩,大學士葉向高方襁褓,其母夫人舉家遠避。時夫人襁,向高行憊甚,忽有老人謂曰:「吾代若襁,先趨而待於龍江之橋。」 母夫人不聽。其舅曰:「事近矣,且當此時」 而為人襁兒,必長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