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遂解與之。次日至橋。則老人已先在。問姓名,卒不告。尋失之。

南匿江 距縣隔九海,凡二百九十里,其流自莆田縣來,東流入於海。

逕江 源有二:一出故興化縣界金支大澤,合漁溪。一出黃蘗山,北過鐵場邊,北流并漁溪合逕港。南至綿亭,東抵烏嶼門,又南至雙嶼頭,岐而為二,東出白嶼,西出後嶼,復合於昭靈廟前,會迎仙港入於海。

海口寨江 距縣亦隔九海,凡百餘里,其源自長樂縣石尤嶺,分水而下,注於江,以達於海。蘇溪 源出莆田縣界,西通橫山潭,入此溪。蘆溪 源出臺嶺,以其遶蘆山,故名。

漁溪 上。有昭應廟,祀虞雄。雄,閩王牙將也,戰歿於此。

交溪 其源一自常思嶺,一自清源里而來,交流會此,入於西溪。

無患溪 即宏路驛前大溪也。源出石竹山,入交溪。相傳林真人每以此水愈人病,故名迎仙港 。源出故興化縣,合桃源之水為大溪,至迎仙市為子魚潭,又歷縣境黃茅墩,合蒜嶺,出江口入海。蒜溪即蒜嶺溪。

大藍潭 宋乾道中,鄉人以旱禱屢應,築石室以祀焉。

橫山潭 潭傍有仙人跡二,各長尺二寸,石上隱起「雙」 字,其大盈寸,畫高二分。鄉民禱雨靈應。龍首漈潭 去縣七里,又有可坑潭。

龍門潭 宋乾道六年,令吳竤以禱雨有應,立龍堂以祀之。

東漈潭 昔有龍見,歲旱,邑人即地禱雨,因建「龍潭堂。」

丹井 在海口鎮福真觀殿西隅有丹井,飲之愈疾。宋時有「丹井玉堂。」

水利附

閩縣:附郭。

浦八十八  ,塘十八   ,圳五。

隄一    ,閘四    ,井十六。

候官縣:附郭。

西湖 在府城西門外。舊通南湖,蓄水以灌民田。偽閩時,周迴數十里,築室其上,號「水晶宮。」 後盡為民田。宋郡守趙汝愚疏請開濬,今復淤塞,僅存什之二三。明萬曆十六年,知府汪鐸改西門外舊閘為壩,以蓄湖水,而開北關引湖水入河,以通河道。未幾,奸民藉口受稅養魚,奄為已有,仍塞北關,致蓄洩不時,旱潦俱困,民田受其病矣。

東湖 在府城東北二都。晉太守嚴高築城時,與西湖同鑿以備旱潦。周迴二十餘里。宋慶曆中漸塞,至淳熙間則盡為民田矣。今鄉人猶有「湖塍」 之號。

浦六十六  ,塘一    ,圳四。

池三    ,井十六   ,硤一。

古田縣

洋一    ,陂二十三  ,渠一。

井六

閩清縣

陂十一   井一

長縣樂

溪六    ,港七    ,浦二十九,塘二十三  ,湖十三   ,堰二。

洋一    ,陂六    ,溝七。

圳二    ,埭三    ,坑五。

隄十    井六

連江縣

湖一    ,塘八十   ,溪一。

壩三十四  ,圳十五   ,井二十一。羅源縣。

塘一    ,渠一    ,圳一。

壩一    井八

永福縣

湖一    ,塘五    ,陂一。

井三

福清縣

湖三    ,港一    ,塘九十七,溪一    ,洋五    ,陂百三十二,溝五    ,坑三    ,壩二。

槽一    ,渚一    ,井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