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十七卷目錄

 福州府部彙考五

  福州府城池考

  福州府關梁考

職方典第一千三十七卷

福州府部彙考五

福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閩縣侯官縣附郭。

福州府城池 ,自無諸開國建城都冶。至晉太康四年,郡守嚴高改築越王山之南為子城。唐天復間,閩王審知築羅城。五代梁開平初,審知又築南北夾城。宋開寶七年,刺史錢昱又築東南外城。至淳熙間,惟子城如舊,其餘各存數門。咸淳九年,詔增築外城。元初漸墮廢,後陳平章友定又加繕葺。明洪武四年,命駙馬都尉王恭因元故址築焉。北跨越王山為樓,曰「樣樓。」 南則因故外城,遶九僊、烏石之麓,廣袤方十里,高二丈一尺有奇,厚一丈七尺,周三千三百四十九丈。城上敵樓六十有二,警鋪九十有八,堞樓二千六百八十有四,女牆四千八百有五,表裡闢夾道各二丈許。成化十九年六月,烈風淫雨,摧毀殆盡。鎮、巡藩臬漸次繕修,悉完其舊。嘉靖三十八年,防倭,增置外敵臺三十有六,環城三面,塹壕深七尺五寸,廣十丈,延袤三千三百四十六丈有奇。城北枕龍腰山里許,古傳「龍腰」 不可鑿,審知時嘗鑿之,或以為不可,遂城之。門七:曰「南門」 ,在舊南夾城寧越門外,有九仙橋。曰「北門」 ,在舊北夾城嚴勝門外有池,橋上有亭,曰「東門」 ,在舊外城行春門外有橋名「樂遊。」 曰「西門」 ,在舊北夾城迎仙門外有迎仙橋。曰水部門,在舊南夾城水部門有板橋,其名「鎮海。」 曰湯門,在舊外城湯井門外,有湯門橋。曰井樓門,在舊外城船場門外有四明橋。城之水關四:一在水部門東,引南臺江潮,自河口繚繞,凡三十有六曲,由水關入城。明弘治中,鎮守內官議鑿新港,而三十六灣始廢,形家以為非宜。嘉靖初,謝給事蕡奏復不果。一在西門之南,引洪塘江潮,自西禪浦亦三十有六曲,由西水關入城。城中河數十曲,縈迴於民居,前後舟航,隨潮汐往來。其在北門、湯門二關,但以洩潦水云。

塘頭民城 在閩縣合北里。嘉靖倭患後,里人董世道捐貲造。萬曆四十年拓而大之。

塘灣民城 在閩縣合北里。嘉靖間造。

甖崎民城 在閩縣江右里,嘉靖間造。

外縣

古田縣城池 ,明弘治十三年築,西北跨山,東南濱溪,廣袤七里許,高一丈七尺,厚一丈,周一千三百丈有奇。為門者四:東曰「南安」 ,今改「澄清」 ;西曰「永豐」 ,今因舊名;南曰「迎恩」 ,今改「太和」 ;北曰「望闕」 ,今改「節鎮。」 水關五:曰威武,曰金井,曰朝陽,曰玉灘,曰觀瀾。城上敵樓四,警鋪十有二,女牆三千三百有奇。初,縣無城,弘治九年辦事官翁士昂等奏聞。時邑人羅榮為郎中,主其事。巡按御史陸偁檄永福縣姚禎開基築之。後本縣知縣蕭謙至,遂成。

閩清縣城池 邑無城,惟東南北三面,刱三敵樓,置柵為門,朝夕啟閉。曰「迎恩門」 ,在縣南;曰「大西門」 ,在縣西;曰「北敵樓」 ,在縣北。

長樂縣城池 ,明弘治間,縣令潘府創,廣僅里餘。至嘉靖三十一年,知縣詹萊為防倭故,奉撫按檄,拓而大之,廣五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周一千四十五丈有奇,闢門五:南曰陽春,北曰拱極,東曰鎮海,西曰清江,西南曰平政,水關五,警鋪五十有七。三十七年,增置敵臺一十有三。四十年鑿壕。

梅花守禦千戶所城 在縣二十四都,去縣治四十里。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督造。垣高一丈八尺,厚六尺,周六百四十餘丈,門三,女牆一千二百,敵樓二十有四,警鋪二十。

蕉山巡檢司城 在縣十五都,周三百六十餘丈。初為寨,嘉靖三十年始建。

松下巡檢司城 在縣二十都,周三百一十餘丈。初為寨,嘉靖三十九年始建。

小祉巡檢司城 在縣二十都。舊為寨,嘉靖四十一年始建。

壟下民城 在縣二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