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城池 ,明嘉靖十八年,通判徐訪、知縣袁鑑始築,廣四里許,高一丈二尺,厚八尺,周九百丈有奇,闢門四:東曰鎮定,南曰廣化,西曰承恩,北曰「懷寧。」 萬曆四年,知縣張賢增高三尺,置敵樓十一,警鋪三十六。十七年,洪水崩壞署印,縣丞孫繼謨脩葺之。
北茭巡檢司城 在縣二十六都,去縣一百一十里。周一百五十丈。
蛤沙河泊所城 在縣二十九都,去縣治五十里。周一百五十丈。
定海守禦千戶所城 在縣二十七都,去縣八十里。垣高一丈五尺,周六百丈。警鋪一十有六,西南各關門一。城外壕闊六尺,深三尺。以上三城,俱洪武間江夏侯周德興督造。
羅源縣城池 ,舊本無城。弘治中,知縣徐珪始於衢路列柵,為門十,以司啟閉。正德十四年,知縣黃相又於東西二門築垣,以備捍禦。嘉靖三十七年,倭訌海上,巡撫王忬檄推官徐必進盡拓其舊而築之,延袤三里許,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一尺,周七百一十有三丈。闢門四:東曰賓日,西曰承金,南曰阜薰,北曰「朔易。」 敵樓四,水關三。萬曆七年,分巡僉事李樂請銀六千兩,改砌以石,崇墉屹然。
永福縣城池 ,明嘉靖三年,知縣何謙始築,後知縣文惠、陳克侯相繼脩之。城高一丈五尺,厚丈許,周七百二十丈有奇,為門樓四,串樓一百二十,敵臺十。萬曆十七年,山寇作,士民以東北城垣環於山灣,呈請移入山頂,周圍計六百六十丈。東西南北闢門四:東曰永泰,西曰永平,南曰阜殖,北曰瞻京。
福清縣城池 ,明正德八年,始為四門,東曰文興,北曰玉屏,南曰龍江,西曰「雙旌。」 嘉靖三十三年防倭,更築垣,高一丈八尺,厚一丈四尺,周九百九十三丈,女牆一千三百,警鋪二十四,建門樓四,水關二。至三十七年,築三敵臺,城增高四尺,環垣上為堞樓,表裡闢夾道,濬壕深廣各二丈。本年陷於倭,至萬曆三十一年,知縣丁永祚始移舊城四百餘丈,新增城二百丈,益以月城。鎮東衛城 ,在方民、新安二里間,去縣治十里。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督造。垣高二丈三尺,厚一丈,周八百八十餘丈,為門四,警鋪四十有三,女牆一千三百四十有九,敵樓三十有一。」
海口鎮民城 在縣治東二十里。周八百四十四丈,女牆一千六百有五,警鋪二十四,敵臺七,闢門五。嘉靖三十四年,倭始寇閩,犯海口,鎮民死者半。巡按御史吉澄請發帑金七千七百餘兩賑恤之,鎮民願以所賑築城。其後島夷屢犯福清,此鎮以有城可守。
化南民城 在縣東南六十里。嘉靖年間造。沙塘民城 ,在縣南五十里,隆慶年間造。萬安守禦千戶所城 ,在福清縣平南里,去縣治一百二十餘里。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督造。垣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二尺,周五百二十五丈,女牆八百二十有七,警鋪一十有三,敵樓一十有八,東西南為三門,上皆建樓。
福州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閩縣侯官縣附郭。〉
垾寨 古嶺樂土橋 在雙門內,俗名《毛應橋》。
勾攔橋 在元壇河邊
通關橋 在花巷口
龍鬚橋 在屯田道西
長利橋 在開元寺南,俗名「剃刀橋。」
仁愛橋 在右衛前,舊子城定安門橋今塞,石梁尚存。
太平橋 《在左衛》之南。
獅橋 在井樓門街之南。
延慶橋 在慶城寺南
馬站橋 「在普光塔後。」
去思橋 俗名「澳橋」 ,舊為木梁。宋刺史謝泌驅石改造,百姓思之,故名。一名「相橋。」
化龍橋 在罾浦坊內
德政橋 在新橋之東。宋紹興間,僧覺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