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會司 今廢
養濟院 在縣治西龍津坊。
義塚 在鄭山,距縣十五里。
漏澤園 在縣西南隅。明弘治間,知縣王渙置,周圍八十六丈。
連江縣治 在龍際山南,鰲江之北。唐武德間建。元至元六年燬於寇。明洪武元年,知縣王得欽重建。正堂東為庫,西為典史廳、架閣庫,際留倉儀門外。東為土地祠,西為獄。其豫備倉、觀稼亭、勸農閣、旌善、《申明》二亭,係知縣張益、李凰、凌玉璣相繼增建。
皇清初,燬於寇。康熙十八年,知縣徐甲第重創新之。
布政分司 在縣治南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
府館 在縣前
北茭巡檢司 在縣二十六都。明洪武二十年建。
稅課局 在縣治通濟橋西。明洪武十八年建,今廢。
蛤沙河泊所 在縣二十七都。明洪武十六年建,今廢。
陰陽學 在縣治西龍津坊內。
醫學 在縣前大街,即舊「惠民藥局。」
定海倉 在縣東定海千戶所城內。明洪武二十年建。
僧會司 在欽平上里,天王寺內。
道會司 在欽平下里,龍興觀內。
惠民藥局 在宣化橋南,明成化間建。
養濟院 在天王寺前
義塚三所 一在清河觀音塔西,一在欽平上里北禪寺側,一在縣南新安里西泉山。
羅源縣治 在東戴坑。宋慶曆中,邑令陳偁建。元至治初,復新縣治。明洪武十年,縣丞龐益重建廳堂廨舍諸所。堂之東為「豫備倉。」 其後縣丞甘志和等相繼修葺。
布政分司 在甸宣坊
按察分司 在縣治左
府館 在城隍廟東
河泊所 在縣治東沈尉橋北。明景泰七年重建,今廢。
際留倉 在縣南隅沈尉橋西。明弘治十一年,知縣陸嵩改創於公廳之東。
陰陽學 今廢
醫學 在縣治西,急遞鋪之東,即「惠民藥局。」 僧會司 在縣北仙茅寺,今廢。
道會司 在天慶觀,今廢。
養濟院 在城西門外
義塚三所 俱在安金里。一在鐵障山下,宋元符二年創。一在蓮花峰下,聖水寺側,宋寶慶間創。一在四明山下,雙石橋,黃玹創。
永福縣治 在磨笄山南。縣建於宋初,宋末燬於兵,元至元間重建。明洪武初又燬,其後典史孟輝創之,知縣譚顯等相繼修之,移民居,改其路於東南。隆慶間又燬,知縣陳克侯建,明末燬於寇。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李景明重建。七年,典史鄒楷重。
建幕廳
府館 在縣治南
漈門巡檢司 在縣治西三十三都。元至元間,自辜嶺寨移今所。
際留倉 在縣治內。即元常平倉。
陰陽學 ,在縣治北大街。
醫學 在縣治南
僧會司 在縣治南重光寺。
道會司 在縣治北《香山堂》。
養濟院 在縣治西。元時建於縣東五里,明洪武初,移置今所。
義塚 在縣治東五里,宋縣令蔡其建,元、明及
皇清皆因之。
福清縣治 在鷲峰山麓。唐嗣聖間始建。宋為縣。元為州。明洪武四年,仍改為縣。成化、弘治間,知縣相繼修建。嘉靖三十七年燬於倭,四十四年,知縣葉夢熊重建。
皇清因之。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
府館 在縣治西
公館四 :「漁溪、蒜嶺、宏路、常思。」
江口巡檢司 在縣南江陰里。原為「壁頭山巡檢司。」
錦屏巡檢司 在縣東南半里。原為牛頭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