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十一卷目錄

 泉州府部彙考七

  泉州府物產考

  泉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泉州府部藝文一

  桃林場記         唐盛均

  泉州二公亭記       歐陽詹

  泉州宴赴舉於東湖序     前人

  泉州初建安溪縣記   後周詹敦仁

  清隱堂記          前人

  萬安橋記         宋蔡襄

  蓮花巖銘         黃庭堅

  高士軒記          朱熹

  遊金溪記         傅自得

  流惠亭修禊序        陳宓

職方典第一千五十一卷

泉州府部彙考七

泉州府物產考        府志

府總

穀屬

早稻 :有赤、白二種。晉江春種夏收,南安等縣稍遲。德化有早仔、師姑早。

晚稻 有赤白二種,秋種冬收,七邑俱有。大冬 春種冬熟,有赤白二種,米大殼厚氣完,七邑俱有。

寄種 與早稻同。下種早稻刈後更發苗,至十月結實有芒,米赤色。又一種無芒,晉南、《同惠》出。青晚 埭田多種之,其種與收俱遲於早稻一月,米色赤,《晉南、同惠》出。

占城稻 耐旱,其色有白、有斑、有赤,自種至熟,僅五十餘日,涸燥之地多種之。七邑俱有畬稻 ,種出獠蠻,必深山肥潤處,伐木焚之,以益其肥,不二三年,地力耗薄,又易他處。山縣俱有。晉江,惟四十七都以後有之。

白香 春種秋熟,有芒,殼黃米白,味香。又一種無芒更美,名「過山香。」 晉江、南安、永春出。

「降來 」 夏種秋熟,有芒差短,殼米俱赤,南安、同安出。

大尖 春種秋熟,殼赤無芒,與早赤大同小異。又有小尖比大尖差小,俱南安出。

「中灌 」 五月種,十月收。殼赤米白,南安出。新留 春種,同安出。

《河南早 》春種夏收南安出。又有「河南秋種同安出。」

白柳 秋種,晉江、南安、同安出。

烏芒 漬種甲微拆。投土中乃發芽抽苗。與赤晚同熟。鹵地之尤鹹者宜此。《惠安》出

林鳳    :《藿香    一秋紅》。

「紅芒    天上落 」 ,「已上永春出。」

「烏稻    」 《金城》早   栗殼,

「尤溪早   」 ,「八月白   」 ,「蘇州紅 」 ,已上德安出。

《早秫 》「春種夏收」 ,晉江安溪出,

《晚秫 》「秋種冬收」 ,晉江出。

《大冬秫 》春種冬收,或白或赤。七邑俱有,山縣多

赤蒡秫 春種秋熟,蒡穗赤色,米白,即荔枝秫,南安、同安、德化出。

牛頭秫 春種秋熟,一名好殼而清香,南安出。白鬚秫 ,即赤六,南安出。

白占秫   、花眉秫   、過山香秫 ,俱出同安。

虎皮秫 同安、永春、德化出。

龍牙    、斑占 ,俱永春出。已上皆糯稻、大麥 。又有一種名曰「早黃大麥」 ,一種名「烏肚麥。」 米肚青色,名「青大麥。」 俱立冬種,清明熟。七邑俱有。

鬱麥 殼薄易脫,故名。《晉江》出。

五葉麥   、蕎麥 似小麥而嫩,南安德化出。

薯黍 :葉長大如蘆而粒大者呼「蘆黍」 ,即秬黍也。

《黃粟 》即「稷」 別名。

粢 顆粒稠結,深黃,上疏。有秔、糯二種。以上七邑俱有。

粱 亦黍類,惟穗大毛長,顆粒粗厚,亦分黃、白二種。惠安出。

狗尾粟 :穗長尺,每穗數十粒。米粳同安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