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司,添設一縣管理,使公事易辦,強梗知去」等因到 院。臣會同鎮守福建御用監太監盧勝等,看得民心 雖願建縣,未審山川有無相應去處,選差有才識按 察司副使劉城、布政司參議陳渤前去復勘民情,相 度地勢。續據各官呈稱:「備審上杭縣里老人民,萬口 一辭,俱言相應添設縣分。」又帶同知縣石塘并諳曉 地理術人,親詣太平溪南金豐豐田四里,萬山稠密, 地方窄狹,內有溪南里第五圖,地名田心一處,山環 水繞,地方平坦,南北約有七里,東西約有四里,畎畝 相連,居民相接,堪以開設縣治。其地東至漳州府龍 巖縣一百四十里,西至廣東程鄉縣一百六十里,北 至上杭縣一百五十里,俱各地里,適均相去不遠。獨 於南至廣東饒平縣二百餘里,相離路遠。況彼處地 名「大靖小靖」,頑民節來侵害,合於金豐里地名「三層 嶺」,開設巡檢司一所守禦地方。查得上杭縣總計十 里五十九圖,田地山塘共計二千七百九十七頃九 十三畝。除環繞上杭縣里分不動外,南以溪流為界。 今撥溪南、太平、金豐、豐田四里屬新立縣分。但溪南 里共該六圖,內第三圖在溪北及太平里共該五圖, 內第五圖與上杭縣相近,拆出溪南里第三圖。太平 里第五圖仍屬上杭縣管理。又本縣勝運里一十一 圖,內第五圖第六圖又與新設縣分相近,「拆出二圖, 屬新縣所轄。今計上杭縣共得六里四十圖,新縣共 得四里一十九圖,具結畫圖貼說。」又呈到院,會同鎮 守福建御用監太監盧勝、巡按福建監察御史閻佐 并都、布、按三司署都指揮同知等官鄭賢等參看得 上杭縣溪南等里賊情巳息,賊黨多擒,其餘脅從之 徒,盡行招撫復業,與太平「等里民心樂從立縣,實為 子孫保家之謀。萬山中惟田心地勢寬平,可以立縣, 足為封疆鞏固之規。揆之制度,百里一縣,今約計上 杭縣南北該三百餘里,理宜添縣。欲於地名田心開 設縣治,取名永定縣。又欲於地名三層嶺開設巡檢 司,取名三層嶺巡檢司。」又看得本地山多田少民稀, 難設全縣。「乞敕吏部於舊任廉能相應官員中,選除 知縣、典史、巡檢、教諭各一員,前來創始。其醫學訓科、 陰陽訓術、道會、僧會,待知縣到任以後,揀選相應之 人,起送赴部除授。但前項里分,民多貧窘,又有新招 復業者,今創立縣衙、儒學、巡檢司、城隍廟并鋪舍、醫 學等衙門,不取民間一錢一夫,俱會議於別項」措置 本料工價足彀取用,仍令原經手副使劉城、參議陳 渤經營整理,分派田糧。仍將上杭縣四里一十九圖 戶口、錢糧割入新立縣,分屬汀州府所轄。如此則良 善之民有所依歸,強梗之人有所鈐束,地方有托,永 遠無虞。緣係處置地方事理,未敢擅便,具本,專差某 親齎,謹題請旨。

《新造城記》
柯潛

上杭為汀屬邑,舊號「樂土」,無反側之虞。正統己巳,沙、 尤寇發,延蔓旁邑,而上杭被其害為尤深。時知縣岑 高奏請築城,以民力罷憊,不果。景泰壬申,知縣黃希 禮申前請,得俞旨。於是右布政使石公瑁臨視其邑, 知縣率邑人鄭仕敬、林祖楨、孔文昌等二十餘人,協 心供事。天順壬午,溪南里民嘯聚而工阻,巡按御史 伍公驥、左布政使姚公龍、副使錢公璉、僉事游公明 同撫捕之。因民請,謂「城郭宜守以兵」,乃奏調汀州衛 右千戶所官軍捍禦之。成化丙戌,巡按御史朱公賢、 右參政許公振、參議張公雄、僉事牟公俸、劉公子肅, 以城隘不足居軍,乃更擴大之,知縣胡鉞任其事。丁 亥,巡按御史涂公棐又委成於本府同知程熙、通判 吳桓,而以邑人郭明德、唐紀等二十餘人佐之。繼而 右參政趙公昌、副使何公喬新、僉事周公謨、都指揮 吳公杲,各出意見,經畫其未備者。而周公勸督之力 尤勤,遂以壬辰正月畢工,高廣堅壯。邑人喜其可恃 以為安也,謂宜有文以記其成。周公乃遣邑庠生林 廷瑞具始末來,屬筆於余。余惟君子之任官,貴於勤 其政、溥其利於民,使民傾心仰戴可也。苟得民心,雖 畫地而限、植表而守,效死者不去、冒死者不能入,否 則,封疆之界不足以為域,山谿之險不足以為固,而 況於城郭乎?雖然,王公設險見於《易》,「商邑翼翼」歌於 《詩》,蓋防患立極,皆政治所當先者,其可置而不問乎? 巡按及藩憲諸公,皆朝廷之所掄選,敷宣政教,得本 末先後之宜,是固有以得民心矣。又以防患立極,有 不可緩者,此上杭之城所以作也。然自肇建迄今二 十餘載,功始告備。蓋役民之力欲其紓,用民之財貴 有節,而民心亦怡然承順,未嘗以為勞也。以此心而 守此城,則上杭又將號為樂土,以復其初。而凡與謀 為此城者,其勳烈並著於永久矣。《春秋》之法重民力, 凡有興作必書,譏不時也。上杭之城,作於寇難之後, 而又施為有序,不失其時,異乎《春秋》之所譏者。余故 為之記,俾刻石置於城隅,以告後之人焉。

《青龍橋記》
趙可與

青龍橋者,憲大夫侯公之所成也。橋以龍名者,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