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城陂 在縣南法界庵下。

官陂 在縣南南順里斑竹村。

彭坊陂 在縣北。其水灌彭坊田,元時建。石陂 ,在縣北黃公橋下。

大田陂 在縣西南順里。以上六陂,《舊志》謂「南團六陂」 ,是也。

石航陂 在黃屋山下

巖陂 在上江坊

夾石陂 在徐坊

蘇坑陂 :在北山庵下。

中陂 :地名「溪源。」

大田陂 在呂屋巖。以上至此俱北安里。舊《志》謂「北團六陂」 ,是也。

官田陂 在縣南表席里。劉家車。

陳張陂 在表席里

大洋陂 在表席里湖營。以上舊《志》謂席、湖、團三陂是也。

吳公陂 在姑田郭坑

店前陂 在縣東姑田里。

吳地陂 在姑田里峰頭。

隔畬陂 在姑田里龍坑。以上舊《志》姑田團五陂也。

在安陂 在縣南河源里隔畬口。

丘坊陂 在河源里車田尾。

大分陂 在河源里赤嶺尾。

余坊陂 在河源里余坊尾。

嶺背陂 在河源里李坊村。以上即河源下里七陂也。自官陂至此,共二十五陂,皆因田勢高下,置陂灌溉。官陂設陂首守之,遇漂決,隨即修治。

水圳陂 在縣南。原係古額,引水灌田千餘頃。正統間漂決。弘治間,縣丞萬貫通水利於民,歸化縣

白沙陂 在城東白沙橋下。引水灌田,并以轉車。

八字陂 :在城西六里。壅水灌田。

楊孀陂 在城東北十里。黃窠孀婦楊氏捐資築陂,引水灌田,鄉民賴之。

沙溪吉口巖前陂 自沙溪至巖前四十里,築陂數十處,皆以桔槔運水灌田,歲賴有秋。大陂 圳在楊柳大陂墟邊,里人開築,長流二十餘里,灌田數萬餘畝。

永定縣

晏湖 在儒學前。周圍約百餘丈。陂水經流,清漪可愛,為學宮之明堂,邑中之勝概。

杭陂 在縣西北。陂水入城,通於四圳,流出城外,灌溉田塘,屢被水衝,知縣岳鍾淑捐俸重修。甲辰,大水衝廢,知縣洪天開、邑糧戶捐資砌築。蔡家陂 在溪南里龍磜。昔有姓蔡者,率眾修築,功歸於蔡,故名。溉灌之利,有上中、下三則。鄉官鄭厚、監生鄭迥率民僉呈知縣唐燦親詣踏勘,申請漳南道錢、水利道曾、本府知府馬批允。雇工於水源上高數尺,鑿石通水,利遂均焉。大陂 在勝運里乾田界。洪武間,鄉民率眾築堰,灌田甚廣。後山樹木,屬於本陂修築。

石陂 舊有圳,年久湮塞。嘉靖十八年,鄉民具呈到縣,申請重修,灌溉田畝三千餘秤。

白葉陂 在縣溪南里《五圖》地方。

石坑陂 在湖雷。溉田三千秤。圳水環繞,鄉民賴之。

落陽陂 :在奧杳高橋頭,貢生吳蒙築。

大洋陂 在武溪

汀州府城池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長汀縣附郭。

汀州府城池 ,唐大曆四年,刺史陳劍築臥龍山陽西北塹山,東瀕河,南據山麓。大中初,創敵樓。宋治平三年增廣,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步,濬三壕四引,南拔陂水東流以遶之。修六門:正東曰濟川,正西曰秋成,南曰頒條,曰鄞江,東南曰通遠,東北曰興賢。明洪武四年,塞頒條門,改「濟川」 為「麗春,秋成」 為「通濟」 ,通遠為鎮南,鄞江為廣儲,興賢為朝天。周城包以磚石,創總鋪一,窩鋪八十一,女牆一千一百九十五,箭眼八百一十四。弘治間,知府吳文度以府城內大半皆山,縣治民居環列城外,拓城而圍之。自通濟門至濟川門,充拓數百丈,築土為縣城,列七門:東曰會川,南曰五通,曰惠吉,曰富有,曰常豐,曰西瑞,曰通金,長六百一十九丈九尺,堞二千一百八十有奇。崇禎四年,合郡縣為一。八年,增修東西北三面,東加四尺,西五尺,築寶珠門月城,增擴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