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過石橋小徑至山頂,有小亭名「看經。」 亭後有小庵。前轉數十步,一小洞如覆鼎,石光璀燦。洞後又一洞,名「透天」 ,相傳神仙窟宅,遊者必須齋戒,否則輒遇怪物云。

「通天巖 」 崖壁峻絕,山半一巨石,橫跨如梁,由石梁行過,僅容二人,俯首而入。其中平曠,泉石幽潔。石梁後阻高山,因而為門。其山如竇,仰天而見。

「天寶巖 」 ,形如傘蓋,有小庵、大庵,庵火廢而基存,甚寬敞,今移下,狹小不稱矣。前對高峰,即「石羅峰。」

蘇巖 直起千餘丈,土人郭氏依巖架層樓,遙望如神仙居。巖中有石龍頭,吐水注石穴中各滴乳井。近巖一池,方廣可一畝,鱗類甚夥,惟鯽差大。每三歲,水遽紅,而魚輒死。

靈梯巖 ,巖高特立,古樹蒼鬱。產異卉,四時芬芳。明光祿王柱明齋於此,太史黃文煥題曰「一枝。」

六龍窩 一名「巖梁」 ,在百丈巖之後。隱士羅紫義從武夷歸,構此居焉。

貞惠巖 舊名螺巖。明鴻臚王維仁讀書處。因維仁有別號「貞惠」 ,鄉人感其德,故名。

龍水洞 即曹巖洞,空曠可容千餘人,其中煙霞卉木,竹鳥泉香,迥出凡景。有鐘鼓巖,投石擊之有聲。側有甘泉,滴外凝結如水晶珠之垂下。而滴下者,凝而為石筍插上,不幾年,與上垂下者相接。前有庵,清幽絕俗,歷有名詠。時庵讀書其處,有絕句三首云:「松高不礙雲,諸山屏而侍。香渺奏茶勛,曰煖芙蓉醉經年長」 閉關。雲深莫來往,山屐點寒苔。竹斜石徑上,縱橫留石磴,坐久記題詩。「巖高舒鳥爪,泉落濕龍鬚。」

新庵洞 在百丈巖之背。洞口兩壁峭立,中路如削成。巖前千狀,舉目應接不暇,誠一洞天也。麒麟洞 ,崇山峻嶺,徑曲林深。洞在巖之巔,俯視峰巒,儼如圖畫。名人遊此,多有題詠。明鴻臚王舉尹有詩云:「路入麒麟幻九嶷,雨中行役亦忘疲。濕雲籠翠迎芒屐,飛閣浮丹引杖藜。十步一紆穿窈窕,半山群影望迷離。幽居」 謾說耽丘壑,此日登臨尚悔遲。

秋竹嶺 在縣北二十七都。上有亭曰「李公亭」 ,下有洞曰「安龍洞」 ,通清流、歸化路。

根隔嶺 《舊志》作艱隔嶺,在三十二都。

觀音石 :在大溪中。高聳如觀音佛。邑人多往祈福。

《壁石 》:其石大如屏壁,自山插立溪中。

安砂 或曰聚砂成岸,春水衝擊,其岸不崩,故名曰安。或曰:以縣名安,故名。

石壁潭 在縣西。潭水沉碧,漁者每獲巨魚。下塔潭 ,燕溪水至此瀠迴深蓄。

大陶口潭 在三十都石岩之下,深不可測。杉嶺潭 在縣南一里三十落嶺下。

百丈岩潭 石間似龍頭,禱雨有應。

天臺山潭 在二十九都。常有雲霧,祈雨響應。南溪龍潭 ,源自蓬米畬出,由小澗至南溪馬後,兩邊石壁立,中石塍橫過石隙,直下三、四丈。潭口狹小,中實闊大,龍居其間,人恆見之。旱甚,投鐵其間,則雨大至。

燕水溪 在縣北水尾,二水分流,中隔一岡,有似燕尾,因名燕溪。其源凡四派:一派西出汀之寧化縣境,過清流縣,下九龍,歷張坊,謂之「龍溪」 ,至賴口;一派西南出汀之連城縣姑田里田湖口洪田吉山,謂之「吉溪」 ,至賴口合流至燕溪;一派南出漳之寧洋縣,分界馬家山,下林田,合桂口,由黃歷出車坡至燕溪;一派東自大梅溪漈頭,由梅溪、後溪直至塔下,與燕溪會流,過貢川,經沙縣直入劍溪,同歸於海。

吉溪 在縣西南一里許。

九龍溪 在縣西。源出汀州清流縣,有九龍灘,其流下接燕溪水。

大湖 在縣北二十七都,即清水塘,土人謂之「湖。」 其水由龍溪入岩穴,伏流至此,四時不竭。九龍灘 即九龍溪之灘,曰長龍,曰安龍,曰傷龍,曰馬龍,曰三悟龍,曰五白龍,曰興龍,曰暮龍,曰下長龍,乃溪水最險處,過者必遵山徑,空舟而行。內六龍屬清流縣,下此又歷三十九灘至沙縣,曰牛皮,曰狗瀬,曰茅鐮,曰鬱平,曰「銅盤」 ,曰《雷霹靂》,曰「縋峰」 ,曰《大坡牆》,曰「五港」 ,曰「紫陽」 ,曰「牛欄角」 ,凡十有一灘在縣境,餘屬沙縣。湍石悍利,舟師畏焉。

湯池 一熱水口,一苦竹村,一上村,池水尤熱。俱在縣西二十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