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延平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南平縣附郭。

「延平府城池 ,築自宋,周圍九里一百八十步,為門十有一:曰鐔津門,在子城東;曰開平門,在子城南;曰延安門,在子城西;曰崇化門,在子城北;曰延平門,曰延清門,曰披雲門」 ,俱臨溪。曰建安門,在城東;曰將順門,在城西;曰通福門,在城南;曰「延泰門」 ,在城北。至明城仍舊,門則更而為九:曰建寧門,即舊建安門,有城樓。萬曆三十七年為洪水漂毀,知府倪朝賓重建。曰「壚坑門。」 二門俱城東,曰「建寧小水門」 ,曰「福州小水門」 ,有城樓。二門俱臨溪。曰「延福門」 ,俗名「福州門」 ,即舊通福門,有城樓;曰「西水門」 ,即舊將順門;曰「四鶴門」 ,即舊延安門;曰「大北門」 ,即舊延泰門,曰小北門。二門俱近山。小北門後塞,自建寧門抵延福門,臨建溪。自延福門扺西水門,臨樵川。自西水門抵大北門,臨山磵。自大北門抵建寧門。城壁延袤,環高岡之巔。其將順門俗名為「南門」 ,有城樓。萬曆三十七年,為洪水漂沒,知府倪朝賓重建,窩鋪六十一座。

外縣

將樂縣城池 ,舊無城。元至正四年,漳寇李志甫侵縣,縣人吳文讓募義兵滅之。文讓子克忠因地勢高下,築土為城,廣袤九里,設四門:東曰扳龍門,西南曰金谿門,西曰萬安門,北曰安福門,正南曰橋門,以通往來;偏西南曰水門,以便汲引。十二年,臨川寇鄧忠侵境,邵武路總管吳《按攤不花》,加以木柵。二十一年,陳友定據延、邵,復加修築。周圍五里四十餘步,為門六:曰東門,曰南門,曰西門,曰北門,曰橋門,曰水門,俱仍舊。自東門抵南門,臨大溪,自西門抵北門,據山麓,壕塹深闊,延袤三百五十九丈。明洪武元年,汀寇金子隆陷城,武臣朱平章克復,設立守禦千戶所。李濟、韋淮移西、南二門,進五百步,東、西二門仍舊城壁,俱砌磚石。

皇清順治八年,增築連三垛為一垛。窩鋪三十八座

大田縣城池 ,明嘉靖十四年,巡按御史白賁疏請立縣。次年六月築城,依鳳山巔逶迤而下,周圍共六百八十餘丈。為四門,東曰寅賓門,西曰餞日門,南曰太平門,北曰拱辰門。窩鋪十二座,以司巡警。

沙縣城池 :「明弘治四年,因禮科給事中李孟暘陳言地方事,知府蘇章奉勘合,親臨踏勘,創築磚石,周圍延袤總一千八十四丈,為門四:東曰迎恩門,西曰永安門,南曰延福門,北曰昌樂門,又為小水門四,以便汲引,以通往來。自迎恩門抵永安門,俱臨太史溪,而鳳岡山臨溪之南,壕塹無事開鑿。嘉靖三年,知縣何」 亦尹新構窩鋪,以司巡警。

尤溪縣城池 ,明弘治四年,知府蘇章奉勘合臨縣踏勘處置創築,為門四:曰東門,曰西門,曰南門,曰北門。又為福州門一,以通往來;小水門四,以便汲引。周圍延袤總一千五百五十丈,前阻溪,後負山,無事壕塹。嘉靖二年以後,續增窩鋪,共計五十九座。

順昌縣城池 ,明正德元年,巡按都御史饒榶檄本府通判羅環創造,為門五:曰「東安門,曰西寧門,曰南平門,曰北定門,曰通津門。又為小水門四,以便汲引。周圍延袤八百八十三丈,窩鋪共五座。」

永安縣城池 明正統十四「年,沙寇鄧茂七平,都督范雄奏請沙、尤二縣界築城,調邵武衛後千戶所軍,置永安守禦千戶所於此。」 景泰四年,始置縣。周圍五里三十二步,為門四:東曰德化門,西曰清流門,南曰通漳門,北曰延平門。自東門抵北門,又自北門抵西門,壕塹延袤七百一十一丈,自東門抵南門,又自南門扺西門,負山阻溪,其險天成壕塹,無事開鑿,窩鋪共一十六座。

延平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南平縣附郭。

明翠橋 浮橋在府城東,舊建寧門外。用舟三十八,橫列大溪中,而架木板於上以通行,兩旁鑄鐵為索維之。水漲則分繫溪岸,別用舟渡。有司編夫守護,以時修繕。舊制頗狹。弘治間,知府孫衍易以大舟,厚板,可容駟馬,民便之。

水東橋 浮橋在府城福州門外,萬曆三十七年,水漂,知府倪朝賓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