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墩。知縣吳守成捐俸倡修,復名「臥龍。」

迎恩橋 在城西。嘉靖間,知縣毛鳳給簿募建,後燬于兵。隆慶二年,知縣陳翡「募工拱砌。」 箭灘橋 在溪南里箭灘村。正德三年邑人吳璇建,吳璘重修。萬曆二年圮于水。

湖雷橋 在豐田里湖雷村。正德初,邑人吳常鎮建。

白沙橋 在勝運里白沙爐。

古田渡 在縣東通明門外,通太平、豐田、金豐三里。後造臥龍橋,渡夫一名,「改編羅灘。」

錦豐渡 在縣西,通潮州。

豐稔渡 在勝運里,公館前。南通永定,北達上杭。

司前渡 在縣南門外舊興化巡司前,今改「南山堂渡。」

羅灘渡 在縣東北羅灘村,通太平里。

葛傅渡 在長遠隔口,通撫民館。

清江渡 在武義坪,通潮州,俱溪南里。

新羅渡 在太平里,通龍巖,以地名焉。

高陂渡 在深渡橋之下。生員盧承璋捐貲立。新寨渡 在溪南里。原編渡夫一名,工食銀二兩四錢。康熙十四年,裁一兩二錢,實給一兩二錢。康熙十二年,里民張晉珩自建「德福」 渡亭一間,施大洲塅上田稅五十桶,為永遠橋渡之貲。民米二斗,係渡夫完納。

南山渡 在縣治南。徭。編渡夫一名。《舊志》載「工食」 二兩四錢。後增一兩,共三兩四錢。順治十四年,裁減一兩七錢,實給銀一兩七錢。

下坑渡 在縣治南

古鎮渡 在溪南黃泥坑口。《舊志》:下坑、古鎮二渡,原無編徭。康熙十二年,里民張晉珩、施大洲塅上田稅三十桶,為下坑、古鎮二渡併南山渡永遠成梁之費。秋糧一斗三升,渡夫完納。鴨麻潭渡 在羅坡嶺下。《舊志》載增生闕明軒捐田稅三十桶。後因明季渡毀。

皇清康熙丙子年,有闕明軒「孫生」員闕戴思恢《復祖》。

《志》:「增置渡稅九十桶,給渡夫工食,載渡民米七斗五升。」

下洋渡 :在金豐里福廣山僧慧光募置。田稅六十九桶,給渡夫工食。

汀州府公署考   通志府縣志合載

本府

汀州府治 在城內正北臥龍山下。唐大曆間,刺史陳劎始遷此。宋建炎間,經楊勍之變,郡治盡燬。紹興十四年,郡守陳直方、陳定國相繼修造。紹定六年,郡守李華平寇增廓,乃闢民所侵地數畝,左右建行廊以為界。舊有道山樓、節愛堂、清心堂、雙松堂、臥龍書院、東山堂,又重建譙樓。永樂八年,知府宋忠重增修。成化十一年,通判李琪重建譙樓。弘治元年,知府吳文度刱軍器庫前後十間貯之。左刱清軍廳,右刱理刑廳。同知章頎修正堂、同心堂。堂後構洗月亭,亭後構廳三間,以貯龍亭、儀仗。嘉靖四年,知府邵有道闢儀門內空地為塘三口,構亭二扁,曰《清風》、「集賢」 軒二扁曰「凝翠。」 「議政。」 今俱廢,周繚以牆。嘉靖三十二年,知府陳洪範重修後樂堂。萬曆十六年四月內燬,知府劉玉成隨建譙樓,扁曰「天一、仁育」 、「義正坊」 、「旌善、申明亭。」 三十九年,陳以德修,并刱治前慈濟閣,後以不利改建寶珠城上。其府堂傾圮,崇禎四年正月,知府林聯綬鼎建。中為正堂,左為慶豐庫,右為架閣庫,為儀仗庫。堂後為軒,為後堂。正堂之前,東為經歷司,西為照磨所,東西列房科。庭前為戒石亭,又前為儀門,左右為牓廊。東廊末為迎賓館,西廊末為司獄司。又前為譙樓,為府門。門外左為旌善亭,右為申明亭。亭右為府前總鋪,為「義正坊。」 崇禎六年,知府笪繼良去西榜廊,築垣內刱羈候所,安置輕犯。七年,推官徐懋遠改賓館為「刑館」 門路十年仍還為賓館。

皇清順治八年,譙樓暨二坊災,十二年重建。

同知廨 在堂左。崇禎五年,同知黃色中重修內署,改闢門路,建坊一座。

糧捕館 在府正堂右。今裁,改為「經歷司。」 理刑館 在府儀門外左。今裁。

經歷司 久廢,今移舊「糧捕館」 為司。

照磨所 在府儀門外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