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會司 洪武十九年設,附《禪果寺》。
道會司 附「崇真觀。」
常平倉 在大觀樓左。明邑令建預備倉,久頹。
皇清康熙三十年,改「常平倉。」三十八年重葺。
秋米倉 在縣治北。明天啟六年建,久頹。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侯七乘重建。三十八年,趙良生
增修
養濟院 在縣治北門觀音堂。明正德間改建。崇禎間燬,知縣巢之梁重建。
皇清康熙二年,復燬,又建,又頹。
清流縣治 在屏山之陽。創于宋元符間,始構堂廨。乾道間修之。紹興間燬于寇,端平元年重建。嘉熙間又建譙樓于儀門東西。元至正四年重修,六月悉為連城寇羅天麟所毀。明洪武三年,知縣朱仲恭建。中為正廳,廳左為過道亭,北為堂,左、右為煖閣。幕廳在堂東。六房在堂前,左為吏、戶禮,右為兵、刑、工鋪。長房在工房之右,承發房在禮房之左。架閣帑庫在堂左,兵戎器庫在堂右。堂之東北為縣丞、主簿衙,典史廳在丞衙之南。吏舍則悉在縣治之右。戒石亭居甬道之中。儀門在戒石亭前。儀門外右為獄,左為寅賓館,前為土地祠,為譙樓。譙樓前左為申明亭,右為旌善亭。永樂十四年盡為沙寇陳天寶所毀,唯存縣丞、主簿二廳。宣德元年,知縣李庠重建正廳、儀門。六年重建幕廳六房。正統十三年,又為沙寇鄧茂七毀。成化間,草創堂宇、六房、帑庫、儀門。弘治間,知縣童冕相繼落成。萬曆六年,知縣劉光奕設立賓館。八年,重建大門、譙樓。四十二年,譙樓火,知縣卜日謀重建。崇禎三年,賓館圮,知縣萬彙英重修。
皇清康熙九年,居民失火,延燒大堂、二堂、東西公廨。
知縣李含培重建,後復鑿池壘石,築「遙山堂」 于內。
察院分司 ,在縣西,即古縣尉廳故址。洪武十四年,改為提刑按察司。永樂間毀于寇,再建之。布政分司 ,在縣西,亦縣尉故址。明洪武十一年始建。
漳南道分司 在縣西,即九龍驛故址。正德間建,嘉靖元年毀,知縣余禕重建。
府公館 在縣西南九龍驛之右。萬曆四十二年火,知縣王弘化申請重建。
玉華公館 在玉華驛之右。弘治十一年建。嘉靖六年,兵備僉事儲置重修。今因舊制。
鐵石巡檢司 在縣東夢溪里鐵石磯頭靈山寺側。正統六年,以此地險阻,草寇出沒,奏設。立巡檢一員,僉弓兵四十名巡捕,今仍因之。稅課局 故址,在縣東龍津橋西。
醫學 在縣西南五通廟左。
「《陰陽》學 」 于《譙樓上》寄理其事。
際留倉 在縣南塔背巷,即元常平倉。明洪武二年改今名,建廒五間。
皇清康熙三十五年,知縣劉漢球重修。
預備倉 在縣北城隍廟左。洪武二十四年刱,永樂五年修。成化十七年,知縣凌寀復增六廒于北倉,三廒于東倉,官廳一座。弘治間,知縣童冕增八廒于縣堂六房之下。今仍因之。
僧會司 在縣西三里許西峰庵後,在萬壽寺東,華山僧德道護印。今廢。
道會司 在縣東東嶽宮後,登《貞觀》,今廢連城縣治 ,宋紹興三年建。紹定間寇燬,縣令徐介經始,米巨宏踵成,又燬。明洪武四年重建。年久,正廳儀門敝壞。嘉靖間縣令方進、祝熙等相繼修葺。萬曆、天啟間,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戊子,寇燬,縣令田生玉建造「親民堂。」康熙
二年,杜士晉鼎建龍亭庫、考政堂、篤功亭、燕喜堂暨六房署內舍百間,遷寅賓館于土地祠前。漳南道分司 在縣治東。明洪武四年,縣令鄧昇建,為「提刑按察分司。二十八年改為建寧道;成化八年改為漳南道。」
皇清康熙間,改為「守建道。」
府公館 在縣治後,今廢。
北團巡檢司 在表席里新泉。宋建兵燹。明洪武十八年,縣令丁良恭遷郎村。嘉靖間徙置,仍在新泉,砌築土城五百丈。
稅課司 ,在文川橋側。經裁,久廢。
常平倉 「在縣堂東。」
際留倉 久廢
足食倉 在學後,久廢址存。
陰陽學 今廢
醫學 即縣治東「惠民局。」
僧會司 在東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