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義倉 在城南山川壇之左。萬曆二十二年,同知陳善行署縣事,捐俸創編為「天」 、「地」 、「元」 、「黃」 四號惠民局 舊在縣治之前,圮於水。萬曆二十二年,知府萬振孫復開於城西廟前。

養濟院 在縣東城外,知縣張思誠建,燬成化間復建。

上杭縣治 。宋乾道七年刱,燬於寇。端平元年重建。淳祐三年圮於水。寶祐五年重建。元至正二十年又燬。二十五年達魯花赤伯顏重建。明正統間復燬於寇。景泰初,知縣楊瑾重建幕廳、庫獄、儀門、譙樓。成化間蕭宏重修。正德二年譙樓災。十年重建。嘉靖三十三年修。萬曆六年重建譙樓及寅賓館。今中為正堂,後為穿堂,為後堂;堂左為典史廳,東為縣庫,為尉廳,左為架閣庫,兩翼為六房;庭中為戒石亭,前為儀門;門內西為監房,東為土地祠,門外為寅賓館,左右為「申明」 、「旌善」 二亭。

察院 在縣東北布政分司左。舊為射圃,成化二十三年建。移射圃于東南隅。中為澄清堂,後為清風亭,又後為退思堂。提學羅璟記。內有時雨堂。

布政分司 在縣東北察院西。舊在縣前,即今府公署。成化六年,參政趙昌改建射圃西空地,即今所。

府公館 縣舊布政分司。成化七年,改為公館,通判吳桓重修。嘉靖二十九年,移舊射圃地,以舊館易民居,為別館。

分巡漳南道 在縣東。洪武初為按察分司,二十八年改為建寧道。成化六年改今署,年久蠹朽。八年,僉事周謨重建。成化二十三年賊燬。弘治元年重修。其前堂、大門、兩廂,皆仍舊修葺。新創中堂一間,左右為書吏房、廚房,建重堂五間。中為室,左右翼以樓亭各三間,庖、井、湢溷俱具。寢室後為花臺、菜園,通繚以垣。正德九年,僉事胡璉作後樂堂于寢堂後。十三年又作觀德亭于後樂堂西。十四年作戢兵樓于儀門西,以貯兵器,又樹石牌坊于大門前。嘉靖三年,火,因買附近民居,添設土地祠,又作養正堂、遵憲堂、閱古堂。嘉靖二十三年,戢兵樓毀,兵備梁佐重建,改名「澄遠。」 四十一年重修道署,左為射圃。隆慶五年,建儀門及問俗亭。萬曆五年,建「寅賓館。」 三十五年,重修澄遠樓及觀音閣。天啟元年,副使馬呈秀于射圃前重刱記室一區。崇禎六年,巡道顧元鏡重修。

悅洋公館 在縣西北四十里武平界。弘治三年,僉事伍希閔以縣至藍屋,道經武平、黃柏,凡百五十里,宜取逕水浦省三之一,悅洋為其中途,因設置於此。

盧豐公館 在縣東南三十里。明嘉靖十九年,僉事侯廷訓闢路通永定,置此。

際留倉 明洪武十三年知縣劉亨刱建,在縣儀門外左。成化三年改建于城東北隅,中為堂三間,左右倉四間。

陰陽學 在譙樓東,萬曆四年建。

醫學 在譙樓西。景泰三年建,正德中重建。僧會司 在舊東竺寺。

道會司 在舊東嶽宮。萬曆初,城隍廟署武平縣治 ,在仁和坊東,興賢坊西。初在武溪里,後遷今所。宋隆興間,令王正國刱。乾道間繼刱。嘉泰間,令趙策更造堂廒、譙樓。端平初又從變易。寶祐間改卜西偏。元至正間,令魏侃夫仍于舊基重建。明景泰元年,知縣周希貴因舊修建,豎石欄。嘉靖丙申始拓新之。中為正堂,後為穿堂,為後堂,左典史廳,又左為縣庫、儀仗庫。庭中為戒石亭,右為監房,左為土地祠,前為儀門,為譙樓。崇禎三年重建為大門,前牌坊一座。門左右為申明、旌善亭,今廢。

布政分司 在禪果寺東。正統間建,寇燬。成化初重建。萬曆間修。

漳南道 在分司東。舊為肅政廉訪司。成化八年,改漳南道。崇禎二年,建守備司。

漳南道行臺 在巖前城內。崇禎四年建。府公館 在禪果寺右,今改「熊公祠。」

象洞寨巡檢司 在縣東南盈塘六十里。宋政和間,置巡簡土軍。嘉熙間,改南尉司。明洪武初,改今名,額設弓兵三十名。正統間,寇燬。成化初,巡檢蔡謙重建。嘉靖二十七年,遷懸繩。

永平寨巡檢司 在縣北。宋淳熙間刱。明洪武始建廳事,今改「背寨。」 去縣八十里,路通羊角水。陰陽學 ,久廢。

醫學 在文明坊,舊《惠民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