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馬米五年一編,每石先編米五斗,編戶自納。嘉靖四十三年,奉漳南道黎申請明文,即編米一石,追銀三兩八錢給官。當至萬曆三年,奉軍門劉察院孫明文十年一編,遇編每米一石,追銀三兩七錢,解府轉給官。路通汀、贛、漳、泉、潮、惠,甚為衝要。西至上杭一站,一百二十里,夫價一錢二分。東至適中驛一站,一百二十里,夫價一錢二分;南至大埔一站,八十里,夫價八分。視他驛為重。按舊驛館廢,其地基分為祠宇民居,北至周宅為界,南至街為界,東至巷街為界,西至廖宅為界。內周君盛小屋一所,又鄭育英一間,又廖景運小店一間,又陽汝奇小店一間,又戴德祠二堂,又孟公祠二堂,又岳公祠二堂,又羅「元盛」 一間,又賴養振房地一棟,又何公祠一堂。何公祠左陳茂青二間,其租俱入學公用。《市西鋪 》在縣西門外。
德化鋪 在縣西北溪南里金砂村。
接敬鋪 舊在金豐里,為大溪鋪,後遷溪南里。《信感》鋪 在縣西北勝運里豐稔公館。
溪口鋪 舊在金豐里,為新村鋪,後遷豐田里。青鋪 舊在金豐里莒溪,為月流鋪,後遷太平里。以上六鋪俱本縣《徭編》。
白沙鋪 、箭灘鋪 俱在縣東二十里。
羅灘鋪 在縣東三十里。
湖雷鋪 在縣東四十里。
龍窟鋪 在縣東五十里。以上五鋪俱上杭縣《徭編》。
汀州府兵制考 府志
本府。〈長汀縣附郭。〉
汀州府城守中、左、右三營。
中營副將一員,中軍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撥桐山營四十名,餉有定額。
左營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撥桐山營三十名,餉有定額。
右營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兵共一千名,撥桐山營三十名,餉有定額。
《寧化縣志》
本邑寇警無虛日,寨司悉碎為瓦礫。副總提兵駐邑為防禦,丁酉、戊戌而後,始額設駐防兵,以千總統之。民兵盡裁,惟留民壯五十名供直宿、迎送、勾攝之役,裁餉一萬兩有奇。
《上杭縣志》
順治七年,題定「經制。」 汀州設總鎮一員,管轄左、右兩營。以右營遊擊一員、千總二員、百總二員,統兵五百名,駐防上杭。十八年,汀州改設城守中、左、右三營,上杭仍為右營。其千、把總時奉抽調,分防各縣汛。其額兵以次裁汰。康熙二十五年,實在防杭官兵二百六十八名。每年餉銀於本府支給,月糧於本縣秋米內支給。
康熙八年,奉文建塘鋪,分營兵汛守。本縣界內,設塘防二十二所。
《武平縣志》
防「縣汛」 :把總一員、馬兵五名、戰兵二十名,守兵六十二名,營馬五匹。
防所汛:把總一員、馬兵六名、戰兵八名、守兵六十六名,營馬六匹。
《永定縣志》
原編「民壯」 二百零四名、
《皇清》裁革一百五十四名,見存五十名
興化司、三層司、太平司三司巡檢,原編弓兵各三十名,共九十名,無事聽司差遣,有警謹防關隘。
《皇清》裁革三十名,見存共六十名。
汀路分委千總一員,駐劄城內防守。順治十六年,知縣岳鍾淑見金豐古竹鄉人民頑梗,且地近漳、潮,伏莽時聞,特詳加設把總一員,分駐古竹鄉防守。舊例每名兵月食米三斗,原撥武平縣秋糧本色支給。後因永定去武平甚遠,兵丁往返維艱,知縣沈在湄詳院司將武平倉改折餉銀支出,買米給發防兵。每米一石,准銷武平倉折價銀一兩。順治十八年,署縣事同知盧裕礪詳「院司照杭、武留米之例,將防兵月米,照依本邑額徵糧石多寡均平派納,每於秋收之時上倉以應支給,即於本年應納兵餉正項錢糧內開銷。案立定例,兵民便之。」
駐防千總一員,駐劄城內,統領兵丁一百三十七名,內分塘汛一十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