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1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九十卷目錄

 邵武府部彙考四

  邵武府城池考

  邵武府關梁考

職方典第一千九十卷

邵武府部彙考四

邵武府城池考        通志

本府。邵武縣附郭。

邵武府城池 。「本府古有烏坂城,在今城東三里許,越王所築也。宋太平興國四年,置邵武軍,治今所築土城,週迴一十里有奇。元初盡隳。至正戊戌,復行修築,纍以陶甓,自西之南,視舊址收入一里許。東北沿溪,悉因舊址。壕東西深一丈五尺有奇。北臨大溪,廣四十二丈,深二丈許,為門四:東曰行春,西曰鎮安,南曰『武寧』」 ,後改「通泰。」 北曰「樵溪。」 基用石,上用陶甓。明洪武初,因元之舊而修濬焉。週迴一千三百三十八丈八尺,崇二丈八尺。復為四門,建門樓四、敵樓四十有六。

皇清順治五年,山寇竊發,增高環城垛口二尺。康熙

六年,又增高三尺,造週城炮臺四十二座。十五年,四門城樓燬於寇,今重修。

外縣

光澤縣城池 按《縣志》,「舊有戰城,建廢無考。洪武十九年,令林孔孫建。門二,東曰朝宗,西曰宣德。」後朝宗門燬,宣德四年,縣丞張履重建。嘉靖二十九年,緣山寇竊發,民苦剽守邵惠久申請議立城周圍計六百四十一丈一尺二寸,東西南北闢門四,水門亦四,後漸傾圮。萬曆三十五年,令羅希尹修葺百有餘丈,重建東西二樓。姑熟李萬化《記》:「城西北隅近大溪,多圮。」

皇清順治十二年,令邊靖築堤埠,增大四門并城樓。

樓,樹磚屏,屏開小木門,可以外視施砲。康熙五年,郡守汪麗日檄士民捐助加修城垛,每垛增高五尺。十年五月內,洪水漂蕩,水門俱沒。自北而西,傾圮數百丈,根底磚石,盡付波濤。令王吉募造。十五年、十六年,城垛多圮。是時遺寇盤踞各都,金鳴鳳恐其窺伺,星夜修築,復遭水圮。二十五年,令張彭捐俸修築,并繕各城樓,建新城樓一。三十二年,張令捐俸復修。

泰寧縣城池 按《縣志》:「泰寧故無城,惟四境有隘可防,有寨可藏,遇警,民多避匿其間。宋建炎初,邑令章元振據險立砦,率眾堅守,闔境獲全。明嘉靖三十七年,詔令州邑無城者營築,民狃於治安。各寢其議。未幾,流寇煽亂,郡守邵惠久令熊鶚,括郡邑帑併丁糧,共得銀一萬一千八百有奇。命丞劉應詔等分督經始」 ,於嘉靖三十九年十一月,落成於四十五年五月。其制:三面距河,西則踐罏峰之陽而互峙焉。高丈六尺,厚八尺,周圍七百零九丈。為門四:東曰「左聖」 ,西曰「右義」 ,南曰「保泰」 ,舊名「至仁」 ,北曰「朝京。」 為小門四:東曰「晝錦」 ,舊名「來鳳」 ,西曰「靖遠」 ,南曰「淑仁」 ,北曰「青雲。」 萬曆癸巳六月,大水,城崩,縣令譚佐發帑金若干兩修造,己酉,復大水崩城三百六十餘丈,北關基址盡傾。縣令吳禎請公銀若干兩,命典史潭汝鴻修復之。崇禎十一年汀寇竊發,令袁世芳加「峻城垛一級。」

皇清順治三年,駐防弁曹爾楷等設砲臺守禦,城賴。

以完。十二年,縣令王譽命益加完繕,新其樓櫓,峻其雉堞。圮者甃之,頹者葺之,而形勝益壯。然費不出於公帑,皆紳士里民醵金助成者。康熙十八年己未五月十六日,邑遘陽侯之患,三溪暴漲,城內水深丈許,雉堞自北迄西凡五門,計衝塌三百三十二丈有餘。邑令王肅通詳咨部題請。

《俞允各官捐助》分別紀錄。十九年八月經始至二十

三年,令韋聖翊告成,《金湯》依然永固矣。

建寧縣城池 按《縣志》:「自宋咸淳二年,邑令宋秉孫始築城,伐石為基,甃以陶甓,週五百八十丈五尺,闢門四:朝天、迎薰、慶豐、拱辰。小門二,東南曰小南門,東北曰小北門,皆建樓其上。四年圮於水。六年,秉孫以餘鹽錢重修,又以稅務餘錢萬緡置田以備繕修之費。元至正四年,久雨盡圮,惟迎薰門存。明弘治四年,馬」 昇循址拓建,三面臨溪,惟西依高山,週七百九十三丈,崇二丈,廣三分崇之一,女牆二千五百四十有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