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傑重建,遂以「三公」 名之。永樂十四年圮,宣德間郡守劉復等修,覆以屋,長二十七丈,廣二丈,架庵於橋左。弘治十二年,守夏英重修。萬曆三十七年水圮,牙頭推官楊春茂修。

長春橋 在城東五里天妃宮右,跨樵溪。扺建州先時,僅設以渡,遇濤漲,舟師辟易,咫尺千里。萬曆二十二年,郡守周裔登創議建橋。初建於鹿口津,纍石為墩,釃水十二道。尋為水壞,遷延未舉。守李之用、同知鍾萬春、推官趙賢意,相繼徙建。今所為墩一十有五,梁以木,甃以陶甓,覆以亭屋,修一百二丈五尺,廣二丈三尺有奇,不但輿徒稱便,且塞下流水口,誠莫大之功。推官趙賢《意記》。

東浮橋 在豐應廟前。長春橋成,遂廢。

紫雲橋 在東嶽廟之南。正統間,里人龔祥生以石為之,修二丈,廣二尺。

饒河橋 在東河上壩,跨饒家河,其下丈餘為饒壩。豬水入東河,以時畜泄,路通仁壽寺。其先止架木,屢為水圮。萬曆四十四年,郡士曾思孔、謝觀國等,募眾捲以石,修二丈,廣一丈二尺。中營橋 在上生寺前。元至正五年,里人黃紹建,修十丈,廣一丈二尺。以上俱在二十九都。銅青橋 在鋪左。舊為木橋。元元統間,易以石,釃水五道。永樂十四年,圮重建。成化十七年,圮劉元修復。萬曆三十七年,圮署府事,推官楊春茂重建,修三十丈,自為《記》。

東保橋 在黃溪,又名「花橋。」 洪武十四年,里人陳義甫建,後圮。成化間里人募眾重建,覆以屋,修二丈六尺,廣一丈六尺。

鶴沖上下二橋 ,永樂間俱圮於水。正統年間重建,尋圮。成化十年,守馮孜命令王拯並建以石,各修三丈,廣一丈四尺。

新鋪橋 明郡人沙彥清重建,天順二年圮,成化十年守馮孜命令王拯伐石重建。修八丈,廣一丈三尺。以上在二十八都。

下坑橋 在新鋪,跨山澗而建,以石修六丈,廣一丈五尺。

上坑橋 在下坑橋西,亦跨山澗而建,以石,修四丈,廣一丈二尺。明萬曆三十七年大水,圮令宋良翰建。

新屯橋 在毛家巷口,跨大溪。元至正間,累石為址,而梁以木,修六十丈二尺,廣一丈三尺,尋毀。萬曆二十年,邑人黃金生捐資重建,捲石釃水為十二道,復圮於水,乃為浮橋以渡。三十八年,推官楊春茂捐俸給修。三十九年,監生鄧昌祚捐資重建,捨田五十五石三斗七升,令宋良翰申蠲渡夫工食充餉,以二十石中抽十分之八給渡夫,留二分以備修橋之費。四十年,大水衝壞,僅以舟濟。四十二年,令吳甡議復浮橋,監生鄧昌祚重修,捐田如舊。

龔墩橋 元大德元年,鄉人花文開以木為之。明成化八年,「里人募眾重修。上覆以屋,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延福橋 在庵前。里人以木為之,修四丈,廣一丈二尺。

𥟖尾橋 在倉頭。「上岡」 橋 在七畝。二橋俱修一丈五尺,廣八尺。朱林橋 在寺前。修五丈,廣一丈五尺。

白鶴橋 在臺山。段修一丈,廣六尺。上四橋皆里人募眾伐石重建。以上在八都。

官橋 在龍潭街尾。修四丈,廣一丈五尺。裏墩橋 在官墩尾。修四丈五尺,廣一丈五尺。以上二橋皆里人募眾伐石重建。

魏公橋 在魏家坊。明成化元年,里人丘孟璟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二丈,廣一丈二尺以上。在二十六都。

嶺下橋 在二十五都薯嶺下。明弘治十七年,里人官永暹、丘孟璟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五丈,廣一丈四尺。

梅嶺橋 在二十四都。明成化八年,里人吳永慶等重修。上覆以屋,修八丈,廣一丈二尺。石橋 在二十三都半山。明弘治六年,里人嚴得仁等「募眾伐石重建,修三丈,廣一丈。」

泰定橋 在廖坌溪口。宋紹興十四年,令張注刱建石橋。二十六年,燬於兵,其後架木為梁,屢建屢壞。元泰定三年,縣丞趙友石伐石重建,修一十二丈,廣一丈五尺。邑人危西仲記。

泰平橋 在拿口街頭,跨洋尾溪。宋紹興十四年建,後圮。明洪武十四年復建。永樂十四年蕩於水,十九年重建,覆以屋,尋圮。成化十年,郡守命縣令王拯以石建之。修十丈,廣一丈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