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方池 ,在萬壽宮內,元延祐初,郡人方廣翁開,方廣數十步,疊石其中。

「放生池 」 ,在廣化寺中,跨以石橋,引山泉作龍口注之。

桃源溫湯池 在錦江之西。宋林大鼐《賦》:「浴桃源之湯者多年壽。」

鑑池 在鳧山下,廣可十畝。宋特魁王聲叔建清遠亭其上。

《浴雲池 》,在翠湖之上,方伯周瑛作。

琳井 在黃石亭上。《前志》載唐古田令朱機鑿,有石刻。

惠井 在平海城內西南。景泰間,指揮戴瑄鑿。梅峰井 ,在光孝寺內,最深,《岳志》謂得泉正脈。義井 ,在永福寺左,廣幾及丈,大旱不竭。按莆邑有五泉,一曰仁泉,在壺山蟹井之左數武,石壁上刻「仁泉」 二大字,岳《正義》書。二曰義泉,即此。三曰禮泉,即醴泉里。四曰智泉,縣令何南金構亭處。五曰信泉,在闊口溪海會源處有井泉,半甜半鹹,故謂之信。後人訛指路傍之井曰「聖井」 ,謂其能愈疾,誤矣。

「福泉井 」 ,在後街。又有「壽泉井」 ,在大道街。「祿泉井」 ,在長壽社邊。俱有石刻。

梅井 在城西平海衛學前。泉甘而重,深可八尺,雖旱不竭。《舊經》云:「昔有叟梅姓者,指以示人,因名。」 林大鼐賦「飲梅山之井者無廢疾」 ,是又以山得名也。

留公井 舊有石刻云:「知縣留居道重新。」 按:留,建隆三年以泉州招討使知縣事,井在今郡治東。

「石幢井 」 ,在石幢市。又有「四穿井」 ,在古棠市。「龍井 」 ,在烏石山下。

洪井 在後塘。元至正間,得雙鯉一躍入井。明洪武十一年六月十五夜,雷雨化為龍,去屋下水痕及尺。又有興賢井,在館驛內。龍津井在太平社內。《鋪前》井在總鋪內。東井、西井在譙樓左右。

靈惠泉 在白湖之側。環境斥鹵,而井居其間獨甘。《舊記》云:時疫,有夢神示一井,鑿而飲之,無不愈,是歲神始封靈惠,故井亦名靈惠泉。施水亭井 即今錦亭。昔僧涅槃嘗於此鑿井。施水路南三石駢立,名摩香石。每大比年,南人應舉者,以手摩石,聞桂花香則中選。又石上有字曰《閩越心銘》,其文曰:昔我閩人,御冤茹苦,公來育之。旱歲沛雨,山海肅清,瘡痍以愈。磯感銘心,揭示萬古。乃本路教授某為閩僉事京兆張一齋述作。

元豐橋側井 ,《舊記》云:「妙應師自南鄉歸,同船者渴,問師乞水,師登岸駐鍚,飛泉以飲之,冬夏不枯,號涅槃井。」 上三井,相傳皆妙應鑿。

徐井 在延壽橋西。其井八角,內橫截一石,左濁右清,相傳徐尚書鐸家井。

方公井 在白杜路左,宋方峻鑿。

黃井 在江口,日給千家,大旱不竭。

張井 在下。《張僧涅槃》鑿。

仙人井 在杉溪之西,有盤石凸出溪中,方十餘丈,上列三井,水清而泉冽,旱禱輒應。

醴井 在廣業里。舊傳有醴泉出於中,故名。郭陂井 在新縣北。

《雙慶井 》在黃石西街,大旱不竭。

「東井 」 在紅泉宮內,今紅泉宮內池水常紅。舊為唐裴觀察廟,明闢為「水南書院。」

莫公井 在黃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