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八十卷目錄

 興化府部彙考二

  興化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興化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一千八十卷

興化府部彙考二

興化府山川考二       通志

仙遊縣

金石山 在城內東北隅。以宋傅楫居此得名。二飛山 原名大飛山,在縣城外北五里,縣之主山也。自縣西北九座山分脈,高千仞,屹立為二,其勢翼然如飛,故名。西有宋喻景山隱居處。石鑴大飛書院。郡人陳宓《和景山》詩:「仙溪七十里,半世始聞名。一日見山面,千里懷友情。古匏浮醾醁,清水照塵纓。霜月亭亭白,連床話到明。」 將軍山 在二飛山東,屹立千丈,頂若兜鍪。宋張濬裔居此。

瀑布山 :在縣城外北五里。峭拔空闊,林木森聳,飛瀑如練。

冨洋山 在縣城外北七十里,有僧居此。唐鄭良士《寄冨洋禪者》詩:「畫破青山路一條,走鞭飛蓋去何遙。礙天巖樹春先冷,鎖院溪雲晝不銷。」 可謂曲盡冨洋之勝。九座山 ,在縣城外西北七十里。重巒疊嶂,巍然高聳者九座,八峰環拱一峰,故名。唐咸通中,僧智高居此。上有盤髻峰、蟒口巖、錫成泉、徹雲澗、透龍石、龍潭。

九雲山 與九座山相連,下有靈湫,祈雨多驗。梁山 ,在縣城外西北四十里,平田中突起一峰,層巒聳秀,多為神仙所居。相傳「梁時嘗有紫氣,煙霧凝結,經旬方散。」

屏山 在縣城外西五十里。其山高大,狀如列屏。

泗洲臺山 在縣城外三十五里。相傳嘗有仙人往來其間,又名仙人巖。鄭良士詩:「到此溪亭上,浮生始覺非。野僧還惜別,遊客亦忘歸。月滿千巖靜,風清一磬微。何時脫塵役,杖履願相依。」 飛烏山 在縣城外西北十五里。相傳昔有孝子廬墓於此,飛烏來集,故名。

旗山 在縣城外東北十五里。山高大,四面如旗。宋郭孝子居焉。祠中雙闕猶存。

高望山 在縣城外東北三十里。其峰高聳,宜遠眺,故名。

石所山 在縣城外東北六十里。山高數千仞,盤繞百餘里。其巔有石如笏,高三丈許。宋黃鐘建書堂其麓。宋林光朝、劉夙嘗遊此,曰:「天下佳山水,未有如鯉湖石所者也。」 上有雲居巖,古篆百餘字,如龍蛇糾纏不可識。下視空闊,滄海渺漫,歷歷可數。鄭樵嘗建書院其上。又有烏頭巖、麥斜巖 在石所山之左。元時林樵谷璧卿隱此,顏之曰樵谷山。今石勒尚存。前為陳公池,左有兩石洞,右為玉泉。巖石縱橫,洞口上覆巨石竇而入,清冷逼人。前為樓,群山環拱如屏,煙雲蔽虧。明郡人林俊詩:「地幽人不到,僧定午猶關。山雨暝叢竹,松濤喧暗湍。宿猿衝果落,度鳥見人還。束縛超何嚮,憑高意渺漫。」 閩縣鄭善夫詩:「今我不樂遊麥斜石田璚草搖春華洞門玲瓏駭初見細路窈窕行未涯是日春光正駘蕩黃鸝布穀聲相嚮遠樹蔥菁色已齊古木詁屈神猶壯巖下山翁供酒脯賞心豈復憂行廚雲端倘遇林樵谷為我分張石室書」 又旁有善果巖。南湖巖 在石所山之旁,峰巒聳秀,下瞰平湖。宋需禪師與陳易嘗棲此,後徙去。需《寄易》詩:「拂石跏趺樹影寬,定回霜月照人寒。此時滋味誰知得?寫與秋藤居士看。」 易答詩:「年來多病愛栖禪,寶鑑慵將照醜妍。卻憶南湖孤頂月,定回金磬落巖前。」

高陽山 ,一名谷目山,在縣城外東北六十里。山林蓊薈,居人斲木以識出入。有謂谷中山水娟秀,如人有眼目,是其清明處也。

雲頂峰 ,在縣城外東北八十里。端峭秀麗,摩拂雲霄。鄭氏祺山書堂峙此。山之旁為漈坑,中有舊隱巖、眠雲閣、釣月灣、聞猿洞。

小巖山 在縣城外東北六十里。疊嶂環拱,絕澗爭喧。由石門入,中有石屏、石鏡、石龜、石鼓。北山巖 在縣城北七十里,上有石室,可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