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1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至正曰「濟川。」 在城西北,跨大溪。宋嘉泰二年建燬。端平元年重建。淳祐十二年水圮,咸淳間重建。元元統二年燬,至正三年重建,纍石為址,凡十有三,梁以木,而覆以亭。二十一年又燬,明洪武八年重建。嘉靖間燬,同知唐金重建。萬曆三十七年大水,圮。

賽羊橋 在賽羊巷。以木為之,而庇以屋。修五丈,廣一丈六尺。

平阜橋 在賽羊橋東。正統九年,郡人段文昇以石重建,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曾屯橋 在平阜橋東,以石建之,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石鼓橋 在石鼓溪上。「元天曆間,里人傅安建。明永樂十四年圮。宣德中,令鄒良以木重建。成化八年又圮守馮孜復建,尋圮。弘治十二年,守夏英以石重建。修八丈,廣一丈五尺。」

何鹿坑橋 以地名,而舊為木梁,以跨山澗。景泰二年,陳彥禎等易以石,修二丈,廣一丈。延陵橋 在越陽,亦跨山澗。成化二十年,郡人吳仕禎以石刱建,修二丈,廣一丈。

仙源橋 在蒼山下,跨山澗為橋。永樂十三年,道人李道明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二尺以上。在五十三都。

鎮龍橋 在藥村上。「天順間,守何友重建,上覆以屋圮。弘治十三年,守夏英命邑人丘孟良以石重建。修二丈,廣一丈五尺。」

鎮西橋 在漠口,故又名「漠口橋。」 元至正二十年,里人葉榮建木橋圮。明弘治五年間,縣丞鄭鑾重建以石,因改今名。修四丈,廣一丈五尺,橋西作亭覆之。萬曆年間重修。

旅通橋 在漠口下。舊有橋,久廢。成化間,郡人周蘊等伐石重建,修二丈,廣一丈。

清溪橋 在義溪灣。成化間,里人黃文慶等捐貲伐石建。修四丈,廣一丈五尺。

勛溪橋 在大乾廟上。宋開禧中建。淳祐十二年,守葉寀重修。圮葉守復建。明永樂中又圮。中和橋 在中和村,久圮。以上在五十都。何公橋 在曾屯橋下。吳公橋上跨小溪。舊架以木,覆以屋,萬曆三十年間圮。

吳公橋 在何公橋下,石鼓橋上跨小溪。宋紹興年間建,翼以石欄,修四丈,廣一丈。

步雲橋 在將溪口故縣東。舊有童謠云:「水遶步雲橋。」 黃簡肅公復歸朝。蓋下流喜曲折,最忌迅直。簡肅在朝時,本郡大溪水遶折從步雲橋而下,郡中人文正盛元時,墮壞天下名城,吏茲土者多蒙古人。其人妄肆殘毀,掘竹絲排以斬郡之來脈,鑿渴猴飲水石以破郡之水口,而大溪水遂中衝直瀉,不復從步雲橋而轉。本郡人文遂爾寥落,科第不復如初,故童謠如此云。創始於宋淳祐十二年,元元統間重建,以石修數丈餘,廣一丈五尺。明萬曆間水圮。己未錢名世復建。

登雲橋 在泉山澗口。舊為土橋。洪武二十四年,令夏祥鳳易以《木圮》。正統間,郡人鄭得清建以石。修三丈,廣一丈二尺。

通濟橋 在漈下。元至正十六年,鄉人吳源生等架木為之圮。明弘治六年,里人周子名等募眾重建。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二尺。

羅公橋 在上高坪。上覆以屋,修四丈,廣一丈二尺以上。在二都。

將溪橋 在將溪排。洪武三年,里人吳伯受以木為之。成化十七年,郡人高景初募眾重建。圮。成化二十年,郡人張舉生等累石為址,架木為梁,上覆以屋,修八丈,廣一丈。今圮。

林下橋 在源頭。洪武八年,里人危善以木為之。修二丈五尺,廣一丈。

清安橋 在洪源。元至正十八年,黃哲以木為之,修二丈五尺,廣一丈。

鳴山橋 在田窠口,永樂十五年以石建,修三丈四尺,廣八尺五寸。

西岡橋 在果樹頭舊圮。弘治四年,令費琮建。十三年,里人重修。修二丈五尺,廣一丈。

新橋 在學堂源口。弘治四年,令費琮命里人募眾建。上覆以屋,修六丈,廣一丈四尺。

深溪橋 在四都長源里。人募眾架木為之,修五丈,廣六尺。

玉堂渡 在五都玉堂鋪上。

危家渡 在八都。弘治十六年,令姜桂更造船,歲僉夫一名。

新屯橋 今有浮橋,在二十七都。

密溪渡 在二十一都。明宣德間,邑人元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