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5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府館 在武平道左,今廢。

稅課司 在縣治東,今廢。

河泊所 在縣治北,今廢。

陰陽學 在縣大門外

醫學 舊在宣化坊,後以其地為布政分司。初擬「朝天門外西邊官地」 改建,後未果。今造店四間,歲收賃資給醫生市藥。

僧會司 在長吉門外,今廢。

道會司 在縣治東城隍廟左,即舊府館也。際留倉 在縣治北。

豫備倉 有四,東倉在黃舟保,西倉在富田保,南倉在在城保,北倉在黃溪保,今俱廢。

養濟院 在水南貞節坊。舊在縣治西晝錦坊。明正德間,邑令周必復徙建今所。舊有仁壽廬,在縣東。宋寶祐間,邑令廖邦傑買地一區,創屋一十二間,虛堂二間,廚廁各一所。又撥絕戶田若干贍之。今廢。

邵武府學校考        通志

本府

邵武府儒學 在府治南樵溪五曲之上。「中為大成殿,左右為兩廡,南為戟門。門外為泮池,跨以石橋,翼以石欄,九曲秀水出焉。」 前為櫺星門,門外東為名宦祠,為鄉賢祠。殿之右為明倫堂,兩廊齋房各十楹。「南為儀門,門外為學門。又外為半月池,環以宮牆,橫二十一丈。」 文昌閣、啟聖祠在殿左,尊經閣在明倫堂左。閣西為「敬一亭。」 原有教官宅三,二在啟聖祠東南,一在明倫堂西偏。先是宋軍學在府治西北,知軍曹修睦建,宋咸重修。熙寧後,徙建於城外水北,即今社稷壇地。明洪武二年,通判章文旭、教授林必中請改樵溪書院為今學。教授程禧、同知宋貴等歷有增拓,規制完備。萬曆二十九年燬,僅戟門、儀門存。知府閻士選、推官趙賢意請於守、巡兩道沈儆炌、劉毅學、道饒景暉重建。後知府嚴澂、知縣商周祚踵成之。

皇清康熙十五年,悉燬於寇。知府張一魁、同知周元

功。通判馬驤雲倡建大成殿、兩廡、戟門、櫺星門、宮牆及文昌樓、啟聖祠。二十二年,知府張一魁復建明倫堂兩廊、儀門、大門。

射圃 在城西南隅,今廢。

學田 :宋攝軍事宋咸買田五百畝,咸淳五年,攝軍事廖邦傑增益之。

貢士莊田歲入莫考

養士田,歲收禾二萬一千九百九十九稱有奇。祠祭田,歲收禾一千二百九十五稱

登雲莊田歲收禾二千五百稱有奇。

泰定間,教授朱材復清涼寺所侵田八百稱。二十四年,總管胡文甫置「贍學田,歲收禾八千七百稱有奇。」 今皆莫詳其處,惟義田五十畝入於邵武縣。萬曆十七年,邵武縣令王應昌以禪居寺僧田租一十三石三斗五升入學。

二十八年,同知張堯行申「分巡建南道」 ,將郡人陳三策古山田租五石入學。三十八年,學憲熊尚文發用剩綱租銀六十餘兩,買十九都下坑當坊坑庵河、溪邊茅栗樹林、下紅紗洲、班後田租八石六斗有奇,以備春秋兩季課費。

三十九年,教授雷鑑捐俸買北關洪家窠田租一石充學用。

四十二年,按院徐鑒發十都永福庵田租一十五石入學用。

四十五年,推官錢名世申斷生員元振捨西山庵田三十九畝零,入學,充給課費。其田坐落十一都大壟口、窯前等處,年租一十九石九斗。內除納料差本倉折色銀二兩二錢三分,餘米一十六石七斗歸學用。又發銀六十八兩,買鄭之堂源田三石八斗七升五合,買黃叔陽田二石五斗,買李舜臣田三石。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捐置田五十畝零。

邵武縣儒學 在縣治南二百步,九隆觀故址。中為大成殿,左右為兩廡,戟門、櫺星門在其南,引樵嵐之水流入宮牆,注於泮池。池有石橋、石欄翼焉。明倫堂在殿東,左右齋廊各八楹。堂之東為啟聖祠、文昌樓,西為敬一亭,前為儀門。門外東土地祠,西名宦祠。先是,縣學在府治西北,即宋邵武軍學。紹興中,知縣葉邃請即其地為「縣學。」 咸淳中,知縣張湘重建講堂、瑞榴軒。明知府夏英、知縣姜桂復建「尊經閣。」 嘉靖二十年,巡按徐宗魯移建今所。推官丁湛、知府邢址相繼成之。萬曆間,知府鄭宣化、知縣商周祚、宋良翰、吳甡各有增修。